环球视野

丹麦养猪业的成功经验给我国养猪业的启示

日期:03-06 作者:佚名- 小 + 大

3.5 采食量的精准调控技术:液体饲喂系统

丹麦大约有一半的母猪饲喂液体饲料,借助于各个阀门记录饲喂量确切数据,因此可以汇总每头母猪的采食数据,以实现采食量的精准调控,提高猪性能,以及改善胃健康。

2014年起,丹麦养猪研究中心与9个液体饲喂系统方面的专家及18个育肥猪场合作,发起了一项名为“Wetis best”的项目[2] 。该项目旨在减少饲料浪费,提高育肥猪生产效益,分两个步骤:首先,确定饲料与水混合参数及饲喂的方法以确保采食量记录的准确性和饲料的品质,这一步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其次,基于饲料转化效率、日增重及瘦肉率等指标确定最优化的采食量曲线。步骤1的主要工作包括:优化饲料与水的混合参数(粒度分析和混合次数),目的是减少饲料浪费;通过对比分析饲喂系统记录的给料量与真实采食量以保证饲料供给的准确性;通过优化饲喂系统的清洗方式和次数及添加甲酸或乳清粉抑制微生物对饲料中氨基酸的降解,从而保证饲料的品质。步骤2的主要工作是准确记录参与该项目猪场的饲料转化效率、日增重、瘦肉率、毛利及日采食量,相互比较来确定日采食量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4 科学的饲养管理

4.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混合饲养可以促进发情,提高受胎率,但经常会发生肢体损伤,尤其在合群的第一个星期情况最为严重[20-21]。丹麦猪场推荐使用静态方法混群,即后备母猪提前2 d进入猪舍,只混群一次,不再有新的经产母猪转入该群。这种混群方法可以使母猪肢体损伤发生率减少23%[22]。此外,后备母猪舍内需要人工补充光照,每天给后备母猪提供16 h、强度为150~300 Lx的光照,可使其初情期提前18.5 d,间情期(体成熟前两次发情的时间间隔)缩短1.5 d,同时也会提高母猪受胎率[17]。

为实行繁殖猪群整批管理、同期发情排卵、同期配种及同期产仔,发情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丹麦猪场实现后备母猪同情发情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转群,与经产母猪混合饲养;舍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母猪自由活动;1 d一次与公猪接触,进行发情前的刺激;短期优饲,采食量至少达到2.8 kg/d;使用药物(比如Altresyn)促进发情,每天通过口服供给,持续18 d。给药前,需要给后备母猪供给苹果汁,持续3 d[2,23]。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躺卧区粪便的排放,改善舍内环境,丹麦猪场非常重视后备母猪躺卧区的设计。目前两种设计的效果比较好:料槽位于猪栏中间,躺卧区设计在料槽周围。在四周围栏中间设有尺寸正好与母猪一致的躺卧墙(长2 m,宽5 cm,高40 cm)[2]。这两种设计在丹麦母猪场的应用广泛,极大地改善了舍内的环境。

4.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丹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母猪场必须向妊娠母猪提供秸秆,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母猪饱感,降低胃溃疡发生,改善胃健康[2,15]。2010年,丹麦司法部推荐妊娠母猪每天饲喂5次秸秆。同时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评估饲喂不同秸秆对母猪体况、行为、胃健康及繁殖力的影响中[2]。丹麦有90%的猪场签订了母猪胃健康咨询协议。从2014~2018年,计划对这些猪场母猪进行胃部检查,每个猪场选择20~30头母猪。如有严重胃溃疡的母猪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该部分也划入协议内[2]。在丹麦,有专业的生产麦秸供猪场使用的公司,生产不同卫生等级的麦秸,等级越高,价格越高。此外,创新的自由进出栏成为了替代妊娠母猪限位栏的新选择。这种自由进出栏可使母猪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栏内进食、休息,或到栏外的公共区域活动,这种设计要求舍内的中间区域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母猪自由活动,并且铺有垫料为母猪构建舒适的生存环境[24-26]。

4.3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丹麦猪场提倡每头分娩后的母猪都要带仔哺乳。与比不哺乳相比,母猪哺乳具有诸多好处。对20个猪场的63 025窝仔猪进行统计,发现哺乳母猪的断奶仔猪数要比不哺乳的高0.7头;虽然母猪哺乳使泌乳期延长了12 d,但随后胎次的窝产仔数增加了0.6头,断奶至发情间隔不受影响[2]。

为满足动物福利的需要,丹麦提倡产房有足够的空间供泌乳母猪自由活动。但活动空间的增大会存在管理成本投入加大及仔猪死亡率增加5%以上等问题[24]。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泌乳母猪自由活动使仔猪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仔猪奶水摄入不足及胃部遭挤压受损,并且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分娩后4 d内,分娩后4 d限位可以降低死亡率[2,26] 。此外,每头母猪临产前都会提供秸秆,满足其衔草筑窝的天性,这样可以缓解应激,更有利于母猪顺利分娩[27-28] 。产床上设有两个料槽给仔猪使用,绿色的是教槽料,红色的是有仔猪腹泻时,会放一些柠檬酸和多维稀释的水。并设有弱病猪保育箱,工人每天巡栏时,会将弱病猪挑出来,单独饲喂。

4.4 科学的仔猪饲养管理,降低死亡率

降低仔猪死亡率是提高繁殖猪效益的关键之一,影响仔猪死亡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重、断奶重、分娩管理、母猪胎次等[29] 。出生重为1 kg以下、1~1.5 kg及1.5 kg以上猪死亡率依次为47%、13%和7%。断奶重为5.6 kg以下猪死亡率要比7.5 kg猪的高3%[2] 。因此,提高出生重为1 kg以下及断奶重为5.6 kg以下仔猪存活可以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母猪分娩时管理不当导致难产,仔猪死亡率从16%提高到20%。胎次也会影响仔猪死亡率,第三胎产的仔猪死亡率较第一胎的高5%,随着胎次的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降低仔猪死亡率。此外,母猪不可避免产生出弱仔,平均水平为4%~8%,主要受猪群和带仔数的影响,并且大部分发生在哺乳的头7 d[2] 。如何降低仔猪死亡率丹麦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通过妊娠期体况管理来确保进产房之前获得正确的体况。过肥和过瘦的母猪产出死胎的风险都会增加;一套有效的分娩监视和产科辅助策略有助于降低死产仔猪的百分率,死胎率从13%降至10%[19];将弱病猪挑出来,单独饲喂,给予额外的照顾,尤其在哺乳的前7 d,并提供额外的母乳。

上一篇:中美畜禽屠宰检疫体系对比

下一篇:国际市场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家供应形势综合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