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他是行走在乡野里走家串户深入养猪第一线的一名兽医,被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技术老师”;他也是一个特立独行执著践行自己健康管理档案理念的猪场老板,在他的潜心经营下,猪场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他更是一个兼具兽医之道与商业魄力的开拓者,是探索新型兽医发展之路的先行者。他是王明军,一个80后执业兽医师,一位猪场老板,站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他以兽医本职为航向,以独到的经营思维作帆,乘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长风,破浪而行,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借鉴。 1、与猪结缘 坚定兽医之路 说起自己与兽医的结缘之路,王明军侃侃而谈。从考大学填报专业到摒弃其它家畜专职与猪为伴,从初生牛犊到被人称为技术老师,他在实践中成长摸索,凭借着自己对时代和行业的敏锐触觉和过人的胆识决断,坚定了自己的兽医之路。 初生牛犊:从不觉得这是脏活儿累活儿 高中时代的王明军并不是标准的优秀生,高考后他的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选报专业时,苦孩子出身的王明军琢磨着,要选一条日后好糊口的路子。不满20岁的他想,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肯定要吃肉——动物健康问题就会一直存在,选择兽医专业应该就不会失业了。就这样,从非常实际的角度出发,王明军走上了兽医之路。 而真正让王明军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猪结缘,并且将之奉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则要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王明军还是河南科技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利用寒假来到凤泉区的一个猪场实习,在这里,喂猪,打料,扫猪圈,什么脏活儿累活儿,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都抢着干。 猪场有人打趣王明军:你是大学生,干点啥不好,非要钻到这又脏又臭的猪圈里边。王明军却丝毫没有放心上,在他心里,从不认为这是简单的粗活,这正是学东西的好地方呢。 就是在这里,王明军第一次从书本上走到了实践里,课堂上的诊病和饲料加工学第一次得到运用,他尝试着给感冒的猪配药打针,给猪量体温,测血压……也是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王明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刻苦求知:他曾徒步二十里路把死猪背回实验室 也是在2003年冬天,王明军实习的猪场突然有大面积的猪开始喘,并伴随着消瘦的症状;在使用了林可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后仍然以死亡告终。这下子可急坏了猪场的老板,寻路无门的情况下,老板把网撒到了王明军这里:小王,你不是学的兽医吗?你是大学生,快给我们想想办法吧! 这可问懵了还在学习阶段的王明军:我刚大二,学的大多是理论呀;而且还未涉及疫病知识呢!但是看着猪场每天10——15头保育猪死亡,那些尸体在院子里堆积的场景深深刺激了王明军;不服输的性格促使他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决定把死猪背会学校求助老师。就这样,王明军带着两头三十公斤的死猪回了学校;并在任课老师张智勇教授的帮助下,开始对死猪进行解剖。最后才得知猪感染了圆环病,于是,张老师又带着王明军用根据猪的淋巴结、脾脏、肾脏等特征做了自家组织灭活疫苗,供养殖场使用。 给猪打完针的第二天,还在被窝里的王明军被猪场老板的兴奋声音叫醒了,原来头一天被打过疫苗的80余头猪有了好转,不仅不喘气了,还开始吃料了……这下子可高兴坏了猪场老板,附近的养殖户得知这个消息,纷纷来请王明军去看病。就这样,王明军成了当地的“专家”,人们都尊敬的称其为王老师。这个猪场有病了,王老师去看看;那个猪场有问题了,王老师又被请去瞧瞧。那段时间王老师几乎把当地的猪场都走了个遍,每到一个猪场都会去问:这个饮水器多高呀;这个饲料是什么比例;你为什么往饲料里加豆油鱼粉;等等。“比书本上经历的还多,我会治他们治不动的病;而他们也不保守,将猪场的知识都教给我。”王老师说到,因此到大四毕业时,他已经将传染病的防治、猪场的饲养管理实践知识都学到了。 正是那段时光,王老师说坚定了他今后与猪为伴的职业路。此后十余年,他再也没有碰过其它门类,而是一心扑在猪身上。 2、兽医+猪场老板 建立猪群健康档案体系 如“游医”般的成长学习经历,一方面历练了王老师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让他开始思考自身作为“兽医”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特兽医竞争优势?如何形成良性的兽医与养殖协作体系?王老师用实践做了回答。 初涉商坛:创立猪群健康档案体系 2006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王老师开了一家兽医门诊。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开门诊并不像当技术老师那么风光,这其中所涉及到的经营问题常会令他感到心力交瘁。因为门诊无可避免触碰到药品、饲料销售的问题,以前是被猪场请到家里给猪看病,奉为技术老师;而现在则被定位为销售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猪场的心理排斥。在开门诊初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王老师。他认为,这是兽医所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关键在于,兽医如何坚守住本心与初衷,如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
下一篇:张松:一面脚踏实地,一面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