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缺传帮带 在中医方面,国内几乎各省都有自己的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反观中兽医,如今剩下的只有河北农业大学一个中兽医学院、《中兽医学杂志》与《中兽医医药杂志》两本杂志、一本教材、一门课,中兽医教育体系不完整。中兽医在美国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要高于我国,在美国,利用针灸为宠物治病的兽医从业者大约有8000人,反观国内,在临床使用熟练这项技术的估计不足100人。国际兽医针灸学会(IVAS)对针灸课程的培训达200学时,此外还有180学时的中药培训。而我国对于整个中兽医课程的学习投入时间最长的中国农业大学也只不过才150学时。一门课,在不同的学校对中兽医安排的课时不等,最少的竟然只有32个课时,32节课怎么会把这样一套博大精深的中兽医学完?!这样淡化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中兽医人才需求,我国的中兽医教育前景堪忧,后继乏人。中兽医的师承教育更无从谈起。 1.2.3兽医人员辩证不到位 辨证论治是中兽医理、法、方、药、针灸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通过五诊(望、闻、问、切、验)认识和判断疾病的过程和方法。论治是根据病情确定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并根据疾病情况选取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正确的治疗方法。中兽药的应用一定要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弄清病因、病位和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才能做到药证相应,药到病除。当前,不少中兽医者热衷于单味药的研究,临床用药时总是考虑其药理成分,如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腹泻等,试图通过其某种药理作用而达到某种治疗效果,而忽略了病变发生的背景及其病机过程,也没有按中兽医君臣佐使的合理组方。这种“对号入座”的“拼凑式”用药,不能显示中兽医治病的规律和对动物疾病认识的全貌,显然属于舍本逐末,自然难以取效。 3、危机三:缺正统中兽药 3.1质量标准西医化 中、西药物的作用模式有很大不同。西药的化学实体为单一化合物,作用靶点较少且明确,具有较为专一的作用方式,对抗是其主要的作用机理。而中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均含有多种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作用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影响、弥补,通过多层次、多个作用途径、多靶点和机理发挥综合作用。中兽药取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与矿物,属天然药物。由于禀承不同、成分有别而具有“四气”及“五味”之偏,走行去处(归经)之别,藉此可用来纠正不同脏腑、经络的疾病之偏,因而中兽药治病的原理可概括为“以偏纠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去研究如何把中兽药西化、标准化其实是南辕北辙。中兽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是追求疗效而不是化学原理的,是根据动物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诊治,如果用标准化规定用药用方,将动摇中兽医药的根本。如果让中兽医去模仿西医,是走岐路。 3.2药材种植不规范 药材质量不稳定,没有按GAP规范种植生产。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中规定,取消中药材GAP认证。GAP的取消将会使监管部门的监管更加细致化、常态化和严格化。中药材GAP认证检查项目共104项,制定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持续利用的实施方案;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药材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需干燥的中药材采收后,及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干燥,控制湿度和温度,保证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适时采收、产地加工是保证药材质量的要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当季是药,越季为草”等等农谚是药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养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中兽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
上一篇:3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药效的关键
下一篇:猪场预防及保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