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于1977年由美国Eugster首次报道[1],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又以肠炎型发病较为普遍,占犬细小病毒病病例的81.25%[2],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随着养犬业的蓬勃兴起和养犬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广为流行,约占犬病例总数的70%以上[3],加之发病急、死亡率高,对宠物犬和肉用犬的危害很大。若采用以体液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流行病学 病毒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3~4月龄的幼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犬,常全窝爆发。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春和夏季多发,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饲养密度过高,有并发感染等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纯种犬发病率比杂种犬和土种犬高。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及唾液含有病毒(感染后7~14d粪便中病毒滴度可达109TCID50/g[4]),病愈犬的粪尿也长期排毒,是重要的传染源。病犬通过与健康犬直接接触或经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消化道引起传染。此外,外寄生虫也能成为传染媒介。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等,从数天到两周。病犬主要表现出血性腹泻、呕吐、沉郁、发热、白细胞减少等,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呕吐与腹泻。病初1~2d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热(40~41℃),呕吐,且呕吐严重而持久,有的间歇发作,呕吐物呈黄色水样粘液。随后6~12h开始出现腹泻。粪便初期呈黄色或灰黄色糊状,然后变为番茄汁样或酱油样,带血、极为腥臭的水样粪便,尾部及后腹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驰并开张。由于病犬呕吐、腹泻不止,很快出现被毛粗乱,四肢乏力及以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为主的脱水症状。最终病犬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常于1~3d内死亡。病程长短不一,幼犬较短,多为3~5d,病死率较高;12月龄以上的成年犬病程长达7~14d,病死率较低[2]。 3、病理变化 死亡犬尸体严重消瘦脱水,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剖检可见肠粘膜(主要是空、回肠粘膜)潮红,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因混有多量血液而呈酱油色样或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胸腺可见萎缩、水肿,肝、脾仅见淤血变化。病理组织检查,可见小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绒毛萎缩,隐窝萎缩或扩张,数目减少、消失,上皮变性,在隐窝上皮细胞内可见有少量嗜酸性乃至异嗜性的核内包涵体[3]。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须做进一步得实验室检查。 4.1 血液检查 可见红细胞压积值升高到50%~70%以上,血清总蛋白正常或降低,白细胞明显减少,发病后第4~5d降到2000~3000个/mm3[1]。 4.2 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 病初粪便中即含有大量CPV粒子,因此以氯仿处理和低速离心的粪便上清为样品,经电镜检查,可发现大小均一的病毒粒子。此法尤其实用于后期病毒被凝集成团失去血凝性的CPV感染[5]。为与非致病性犬微小病毒(MVC)相区别,可于粪夜中加入适量CPV特异阳性血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由于MVC同CPV无抗原亲缘关系,样品在加入CPV血清后不产生病毒积聚现象。 4.3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此方法最为简便、经济、实用。由于CPV对猪和恒河猴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凝集作用,故可用HA和HI试验对该病进行诊断。血凝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粪便和细胞培养物中CPV的血凝效价,用1%猪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HA≥1:80可判为阳性感染;而血凝抑制试验可根据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2分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个梯度,即可确诊[1]。HI试验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4 病毒分离与鉴定 可采粪便上清或组织研磨上清,滤过除菌后,犬(或猫)肾原代或传代细胞系等易感细胞,并采用接毒细胞传代的方法,可较快分离到CPV 。值得注意的是CPV属自主性细小病毒,复制时需要细胞分裂期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功能,因此必须将含毒样品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的新鲜细胞悬液中同步培养[4]。感染的指标以检测培养物的血凝性最为简便,也可用特异荧光抗体检查感染的病毒[4,5]。 4.5 免疫学及其它诊断方法 CP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目前已建立多种,包括乳胶凝集试验、ELISA、免疫荧光(IF)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近来已有犬细小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在宠物门诊应用。其它方法如CPV核酸探针和PCR诊断技术也已在临床与科研中试用[5]。 |
上一篇:教你给狗看病
下一篇:犬蓝眼病与角膜溃疡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