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2016年食品安全谣言大盘点

日期:01-03 作者:佚名- 小 + 大

        又一年过去了,大家被网络上的哪些食品安全谣言欺骗过感情?是时候跟饮食主义版一起用真相的锅铲炒出一盘大快人心的年度“手撕谣言”了。
  谣言:牛奶中的IGF-1和酪蛋白会导致癌症
  真相: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袋220毫升的牛奶中所含的IGF-1只有约539纳克,一个成年人每天自己产生的IGF-1约1000万纳克,是一袋牛奶含量的约18552.88倍。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明IGF-1致癌。在关于酪蛋白的“大鼠实验”中,导致大鼠致癌的因素是黄曲霉毒并非酪蛋白,且实验结果不适用于人。
  谣言:亚铁氰化钾是闪电杀手,却被添加在食盐里,这种行为是欧美推行的灭种计划
  真相:不是所有带“氰”字的都可怕,亚铁氰化钾的毒性其实跟食盐本身差不多,属于低毒物质。要想中毒,除非在400℃高温下加热食盐,并且一次吃10kg以上。
  谣言:中国使用碘酸钾进行食盐碘强化是美国人的阴谋
  真相:我们原来使用的是碘化钾,但因其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失效,所以改成了碘酸钾。国际上使用碘酸钾的国家很多,比如澳大利亚、德国、印度等。说碘酸钾比碘化钾毒性大10倍,是指它的半致死剂量更小,但这并无需担心,因为被允许的添加量都在安全范围以内的。
  谣言:喝酸奶能长寿是诺贝尔奖得主梅契尼科夫为了捞钱而捏造的百年谎言
  真相:酸奶不仅能提供优质蛋白,还是有益菌的重要来源。
  谣言:西瓜子的生产靠人工吐籽
  真相:有专门的籽瓜品种和专门的取籽机,人工吐籽是跟不上食品工业化进程的。
  谣言:街边廉价的烤鸭用的是死鸭、病鸭或者激素催生鸭
  真相:其实价格便宜是因为品种改良后成本降低了,是优化育种和优良饲料的功劳,打激素不合法,同时也不划算。
  谣言:筷子和案板用久了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腹泻、呕吐,重者得癌
  真相:不是所有霉菌都致病,“黄曲霉”更喜欢大米、小麦、玉米、花生,所以生榨油等食物更容易发现黄曲霉毒素的身影。而案板和筷子只要正常清洗使用,就无须过于担心。
  谣言:喝咖啡对身体不好,会导致癌症
  真相: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名单中,咖啡被从2B类致癌挪到了3类致癌,就说明了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咖啡致癌的证据。
  谣言:面包不仅有违法添加,还用人造奶油,是“五毒俱全”的食物
  真相:首先,食品添加剂不是毒药,是经过反复试验的。如果是违法添加,不只是面包,所有食品都不允许这么做,被发现后一定是违法必究,而且举报有奖。其次,人造奶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天然奶油也不一定是零反式脂肪酸,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配料表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谣言:木耳泡的时间过多就是毒药,食用后会殒命
  真相:中毒和食物本身没有关系,而是存储和处理不当。木耳浸泡以达到柔软有韧性,呈半透明状态为佳。如果在夏季,或是环境潮湿、湿热的地区,担心木耳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细菌污染,应及时更换水,或者选择用温水代替冷水泡发木耳,缩短浸泡时间。

上一篇:2016年食品安全大事盘点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说“食品安全”的那些事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