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日期:07-12 作者:农业部- 小 + 大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方面,对于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种养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就
        草食畜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牛羊肉更是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引导下,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发展势头整体向好。
        一是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奶类、牛肉、羊肉、兔肉、鹅肉、羊毛和羊绒产量分别为3870万吨、700万吨、441万吨、84万吨、140万吨、4.8万吨和1.92万吨,分别比2010 年增加了3.3%、7.2%、10.5%、22.2%、10.5%、12.6%和3.9%,草食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逐步增强。草食畜产品提供的优质动物蛋白总量比2010年增加 6.6个百分点,改善了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2015年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出栏50头以上、肉羊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45.2%、27.5%、36.5%,分别比2010年提高17.2、4.3、13.6个百分点。国家级草食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数量达到1063家,占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总数的27.1%,对推进草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三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全国泌乳牛平均单产达6吨,肉牛和肉羊平均胴体重分别达到140公斤、15公斤,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5.4%、0.6%和1.7%。““十二五”期间,夏南牛、云岭牛、高山美利奴羊、察哈尔羊、康大肉兔等系列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全混合日粮饲喂、机械化自动化养殖、苜蓿高产节水节肥生产和优质牧草青贮等技术加快普及,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和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我国草食畜牧业基本形成了集育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完善。 截至2015年,以草食畜牧业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5家,占畜牧业龙头企业比重为18%““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稳步发展,草畜联营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五是饲草料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国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增加,粮改饲试点步伐加快,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饲草料收储加工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逐步建立。2015年,全国种草保留面积为3.3 亿亩,比2010年增加)3.4%,干草年产1.7亿吨,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比2010年增加5倍,产量达180万吨;草产品加工企业达532家,比2010年新增324家,商品草产量77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2.2亿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4.7%。
        (二)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绿色生产成为主导方向。 这些新变化、新趋势对草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草食畜牧业正处于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环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产品消费市场需求较旺,但供给侧结构亟待优化。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草食畜产品市场逐步扩大,消费量显著增加,逐步由少数民族消费为主转向全民性消费、由区域性消费转向全国性消费、由季节性消费转向常年性消费、由传统单一消费方式转向多渠道多元化消费。“十二五”期间,牛羊肉和牛奶消费量年均分别递增1.3和2.9个百分点,未来消费需求仍呈增长态势。 但从供给侧看,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对国产奶类产品消费信心不足,制约了国内奶牛养殖业发展.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品质牛羊肉比重不高,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上一篇: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