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不如短痛 在谈到紧急免疫对蓝耳病的控制效果时,朱连德回忆起一个案例来:2005年高热病暴发前夕,江西某猪场因暴发蓝耳病近1个月紧急免疫蓝耳病疫苗后成功控制该病。“一些猪场陆续反映,如果妊娠母猪感染蓝耳病后紧急免疫母猪会流产;如果不免疫让母猪自行排毒,就会产木乃伊胎、弱仔猪,而且返情率高,下次配种困难。所以他们还是觉得免疫比不免疫好。”朱连德长期服务的猪场与他保持了很好的交流。 其实,经过团队的不断摸索,朱连德发现,一个猪场如果蓝耳病发生刚有7~8天,紧急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母猪会加速流产;但是如果该猪场发病20天以上,紧急免疫反而会加速病情好转。在朱连德看来,紧急免疫确实有加剧蓝耳病暴发的风险。免疫发病母猪很有可能造成表面上的流产,但是从长远生产角度说,流产正是母猪的一种自我保护。趁蓝耳病病毒尚未严重伤及母猪生殖系统功能,早免疫有利于母猪自我恢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比不免疫更快。 作为养殖户不愿意看到母猪流产,所以会拒绝使用疫苗紧急免疫。但是朱连德反复地对养猪人讲解个中原理,并帮其分析不免疫与免疫带来的不同经济损失,终于有不少老板认为“长痛不如短痛,早免疫总比不免疫好。” 防控猪群更重要 当然,蓝耳病疫苗也存在弊端,即不能抗野毒感染。这也是蓝耳病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因此,控制猪群不发病,除了做好免疫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生物安全。与大多数专家从“人、猪、车”三方面控制生物安全的观点不同,朱连德认为中国猪场发病率如此高,传播速度此之快,关键还是在猪群,而不是人群。 “为什么很多猪场每次引种后1个月的生产成绩都不太稳定。其实后备猪群的生物安全措施恰恰是最重要的。”朱连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生物安全措施很多时候是表面性的,比如拉猪车装猪、卸猪时车辆都消毒。但引进的种猪不仅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阳性,而且所携带毒株与本场毒株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不是在引进种猪,而是在引进毒株。表面的消毒是无法清除猪只体内的病毒的”,朱连德对此现状表示担忧。 与后备猪生物安全有关的因素除了引种安全,还有引种后的隔离驯化。“从引种到混群的隔离期至少90天,这是由蓝耳病的排毒时间决定的。有的种猪场因为引进的种猪体重比较大,有的距离首次配种就只有2月,于是就只隔离60天,甚至30天。”朱连德对这种现象十分担忧。我们知道,目前很多猪场的后备母猪更新率在30%~45%,如果这部分猪群不能控制好,即使猪场的免疫程序再好,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疫情。 “建议引进种猪的体重控制在2 0~4 0千克,不要等到60~80千克再引种,一次引种的数量可以多点。引进之后猪群饮食恢复正常,就可以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进行首次驯化,间隔1个月再免疫1次;若三个月后混群,最好在混群之前再免疫1次,免疫的疫苗跟本场母猪群用的疫苗毒株一定要相同。” 朱连德一直在技术服务领域耕耘,讲到免疫相关话题总是能信手拈来很多案例。他感慨道:“兽医最苦恼的不是不会做解决方案,而是猪场无法或不去真正地将方案落到实处,这相当于兽医不能真正地帮助生产。”谈到未来有何规划时,他笑着说:“养猪的问题还这么多,我还会继续学习钻研,为猪场服务,为提高母猪生产力而不断努力!” |
上一篇:国家二类新兽药--猪流感疫苗
下一篇:猪瘟病毒及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