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鹏程:养殖业需要资源配套 我觉得是,中国依然是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有十四亿人口,无论社会发展的如何现代化如何高科技,最终离不开这块田,是离不开农业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农业不是没有市场商机,而是因为没有人去做。中国单是养猪市场就有一万亿的市场,目前却没有一个著名的牌子,这就是一个机会。 中国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能够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农业建设中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现在发展农业需要的是一整套系统,不是谁会养猪谁会买猪,这是需要产、供、销,后台服务一套工程的配套合理的工程系统。养猪也要配套的,猪病了要知道怎么治,物价上涨了要知道怎么调整策略、产品价格跌了要懂得怎么去避险。 薛华:饲企应构建系统竞争力 这两年整体养殖效率提升,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好,但这是必然的趋势,这是所有行业都面临的,不管是猪鸡鸭鱼都是一样,整个经济形势都一样,大的经济形势放缓,养殖也快速发展到现在的情况也是供大于求了,价格不好这是必然的。但又会回到从养殖户的层面来说谁的成本低,谁的效率高,那还是得回到技术上面来。例如现在是成本为5块钱的草鱼,我亩产5000斤你3000斤,亩产还是有优势的,养殖效率的提高过程还是要回到技术。那养殖的技术有几个环节:种苗,饲料,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就是产品的背后支撑,你教会他怎样去调水,怎样控制氨氮,那你必须有好的产品支撑和好的方案支撑。所以我们会看到会有部分优质的养殖户的效率高,会赚钱,会发展。 至于不同企业做服务的差异化问题,我觉得关键看谁的产品好。现在变化很大的情况就是前几年养鱼饲料的好坏很模糊,但这两年的变化就很大,随着养殖户的变化,差的就被淘汰了。因为差的养殖户是搞不清效果的,谁便宜用谁的。那现在好的养殖户越来越多,饲料的差异,种苗的差异都能识别。这就是企业差异化的一个方面,有没有能力把产品做好。 做好一个产品的因素有很多,一个好的饲料产品,包括采购能力,研发能力,这些都要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要保证饲料的产品做得很好,能够盈利,价格还不能太高,就是看你一个系统里面的竞争能力,包括我们现在做种苗做动保都是一样,回到这个点上。 林印孙:全产业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全产业链并不是要追求大而全,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地把全产业链置于同一个价值体系下进行整合,全产业链建设必须要有统一的总体战略思路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否则,“全产业链”建设会变成“跑马圈地”式的简单并购和多元化运营,并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发挥产业链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正邦的全产业链策略是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资产业链“两端”和抓准关键的“两翼”。投“两端”即投资上端育种、基因和生物技术类企业以获取核心竞争力;投资下端渠道、贸易及品牌,以掌控渠道终端市场优势。抓“两翼”即整合人才和资本,打造农业产业资本平台和行业精英创业平台。同时,基于产融结合,运用投资和金融手段带动和发展中间制造业企业,快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规模。 刘永行:农业也可以超高毛利 本来做饲料往下游延伸是很正确的,饲料卖给自己的产业链,下游加工肉制品、食品,这样一条产业链非常好,新希望收购六合就是这样做的,温氏也是这样。但我们大量的精力、资金、干部投入到了重化工,没有足够的精力延伸到下游食品。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也是我们不做食品的原因,食品企业遇到投毒的情况比较多,影响企业的名声,要花很多时间处理。饲料与食品还隔了一层,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我们饲料厂黄河以南的玉米都不用,因为天气不好,玉米容易长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特别是含量超过20ppm,容易导致肝病,所以我们饲料用的玉米都要检测黄曲霉素,不用黄河以南的玉米。 中国农业,如果按目前的小农发展模式的话,从长远说没有太大竞争力,因为中国土地有限。农民平均每个人1亩地。要解决农业的竞争力问题,第一个该做的是免税,现在农业税已经免了,非常好;第二个就是补贴,但是补贴的金额对农民只能说杯水车薪,就算每亩地补贴1万元,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富裕问题。 所以,农业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才能适度改善。不然,就逐步变成西方大农业的市场,但也有一个好处,只要有足够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也可以是超高毛利行业。 |
上一篇:悬在饲料企业头上的“五把刀”
下一篇:2015年畜牧饲料行业六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