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裸裸造假 以次充好在饲料行业算不得最没良心。赤裸裸的造假,产供销一条龙,疯狂的广告叫嚣,对质检人员的贿赂、恐吓和打击,是我们更应直面的现实。 1、棉粕加三甲胺加脲醛树脂,就变成了鱼粉,价值提高了五六十倍。不论外观还是蛋白含量,都可以乱真。为了迷惑用户,造假者们还给有毒有害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脲醛树脂取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蛋白精”,其作用是专门针对蛋白含量检测,一个点的脲醛树脂相当于六个点的蛋白含量,水平不可谓不高,没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是造不出这种假货的。 2、粘土过筛、成型、染色后可假冒豆粕。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筛土大军蔚为壮观。据说,筛土者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各种需求“量身定做”,绝对“保证质量”。 3、两块钱一公斤的淀粉加点无机酸,就成了维生素B5(烟酸),卖个四五十块钱问题不大,用国标一测,含量应该不会低于99%。 4、一百多块钱一吨的沸石粉也是好东西,因为具有吸附功能,可以降低粪便氨气味,甭费事,掺点稻壳粉直接装袋,就说是“益生素”“加酶益生素”“产酶益生素”,一斤就能卖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很畅销。 5、抗生素渣加玉米芯粉,是兽药,包治百病。 6、最近炒作火爆的微生态制剂,更是让人惊爆了眼球,国内的很多知名公司,都推出了微生态制剂,不约而同的是把烘干的死菌制剂,说成是活菌制剂。 死的说成是活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7、稻壳粉胡乱加些细菌让它发霉,然后一块儿干燥粉碎装袋,这就是现在广泛采用的所谓“固体发酵技术”。号称是国家项目、太空菌种、日本引进XM菌、连日本的教授都能伪造出来。看看他们的“车间”,还谈什么消毒、除杂菌,然而却能大量生产高酶活的植酸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单峰”“双峰”都有。号称活菌数量每克含几千亿。一知半解的所谓“技术经理”,连科普知识都很匮乏,把毒性很大的霉菌竟然也计入酶活中,公开叫嚣“酶活高不怕检测”。 8、皮革厂恶臭而有毒的下脚料可用来生产肉骨粉,甚至有号称合资企业的大公司专门进口此类垃圾,在我们母亲河的上游干着公然制造假货、严重破坏环境的罪恶勾当。 9、氯化胆碱的含量可以高达80%,但价钱可以低到2400元/吨,你不能不佩服他们技术的“先进”。 10、饲料中的多维也很有意思,肥育猪用多维卖到十多块钱一公斤,竟然还有人相信标签上印的“良心品质”字样。 二、玩弄概念 概念性添加剂的出现,则比假冒伪劣更为隐蔽,更为无耻。一些所谓的专家、学府、大公司,利用善良的人们对他们的信任和尊敬,肆无忌禅地抛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概念,直接蔑视国家的标签法,在有效成份和作用机理上闪烁其词。 生物肽、活性蛋白修饰物质、基因技术产品、纯天然超临界提取物、纳米技术产品、蜂胶、深海鱼油、未知促生长因子,等等等等,这些花哨的概念在饲料界已经鼓噪多年。 虚假的实验数据和图表随意瞎编。比如博导王某某教授主持开发、某某公司套取国家数百万科技基金生产的“脲酶抑制剂”产品竟然在几乎所有的饲料行业杂志上大肆宣传可提高奶牛产奶量30~50%,并且有喂养试验数据佐证,可谓登峰造极。 某某大学的校办企业某某公司更是神奇,编造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大部分既不是具有新饲料添加剂证的新品种,也不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目录中的品种,却能够批文批号齐全,甚至号称“创新”技术,另说对于极为弱势的养殖户来说,就是对大型饲料厂都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位于北京昌平农村,仍然挂名北京某大学化学系实验工厂(尽管化学系早就长大成学院了)的一家小厂,多年来也是本行业的知名企业,生产众多的模棱两可的产品。其中有一种“水质快速分析盒”,用于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没有任何批文批号,也查不到标准备案,有的品种误差高达50%以上,纯属蒙人。监管不力,或官商学勾结,岂一个“乱”字了得! 人们还在试用他们的产品时,各种腾挪已同时进行,琳琅满目的概念不断推陈出新,让人应接不暇。用户还没有发现这些伪产品的真面目时,“高智商者”们已经大发其财,腰缠万贯了。据说某某大学某某公司已经今非昔比,开始涉足房地产了。 |
上一篇:饲料行业已进入资本时代
下一篇:饲料行业企业融资将替代经销商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