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在生态文明框架内规划畜牧业发展

日期:07-15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高的层次。在这一层次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发展。这是对我们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个新要求,即不仅仅要做到当地资源合理利用,还要做到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当前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其中畜牧业占着极大比重。而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中高耗能、低产出、占用人力资源的弊端,成为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中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是关键,旧有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存在具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我国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大,拥有丰沛的林地和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上,我国河北、陕西、甘肃、内蒙、新疆、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一直是牧民聚集区,逐水草、沿河流放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现代畜牧业理念地不断深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可进行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在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的山区放牧仍然是主要生产方式。同时随着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饲料工业的长足进步,养殖量日渐增大,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放牧活动中对植被森林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风沙、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面对畜牧业发展的现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为畜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中“系统”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在于:以劳动者为核心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其中劳动者占据主导作用;第二层含义在于:畜牧业发展模式在于系统的构建,即,随着资源、市场、人口等因素地不断变化而对发展模式进行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区和销售区、营销模式。其中“完整”指的是基础生产中发展模式中的多样化和立体化、利润最大化,还包括在政府引导之下的扶持政策和财政支持以及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持。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保障。生态文明制度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对畜牧业等涉及动物生产活动和合理规划。重点在于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受力的条件下,在保证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畜牧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的,达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
    建立人员素质提升制度。畜牧业生产是以劳动者为核心,以草地和农产品为基础生产资料,以畜产品为产出的一个生物循环。其中劳动者的生产活动,维系着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前“务工潮”现象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农牧区劳动力的不足,具有相应的畜牧业生产技能人员的缺乏。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农牧区劳动者对新的生产技术和科技的理解和使用难以准确把握,造成依旧遵循旧有的生产方进行生产。因此制定人员素质规划,提高农牧区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从而达到发展模式的转变。
    建立多样高效养殖模式的推广制度。对于一个地区资源量是有限的,在原有生产方式上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殖方式的设计。例如在山地丘陵地区,建立楼式猪舍,在猪舍顶端建立兔舍,用兔粪、猪粪进行食用菌生产的“饲草(料)-猪-兔-食用菌”养殖模式,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省人力和水地资源。建立新模式的推广制度,保证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畜牧业养殖模式的转变。
    打造新的市场行销制度。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市场需求是发展模式转变的推手。在畜牧业发展中,畜产品的消费属于满足生活需求,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成为刺激发展模式转变的主因。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长处在于改变原有畜牧业的规模小、效益低、能耗大的缺点。依据市场需求,依托物流体系建立符合当地的行销制度。缩短调运等环节的费用,做到利润最大化。
    在系统完整生态制度建设中,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是其中一个环节。从发展模式做起,必将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上一篇:农牧行业对新科技的使用比其他行业滞后

下一篇:促进种养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发展研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