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内蒙古奶联社模式。奶联社是散养户或养殖小区奶农以奶牛入社,作为股份,养牛户从奶牛拥有者成为产业工人,也可以成为牛场青贮饲料的种植工人,可以通过股份和个人劳动获得收入。奶联社有三大组成要素:核心企业(奶联社)、合作科研机构、农户。奶联社通过外联科研机构实现了现代奶牛养殖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化;利用现有奶牛资源,连接种植农户实现了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循环生态奶业,形成了以“饲草料种植—饲草料加工—奶牛养殖—肥料生产”为主的产业链。以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第一牧场为例,2012年该奶联社共养殖奶牛780头,泌乳奶牛300多头,其中包含有农户托奶联社养殖的奶牛,奶农按期获得分红。由于此模式的采用,每头奶牛日产奶量达23千克,每天总产奶量达8.6吨,该挤奶厅是2×16的设置,共32个控位,卫生及质量与以公司制为主要推进模式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样的,均有质量和安全保证。 5.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乳品企业自建大型规模牧场,工厂化养殖奶牛,租赁承包土地或与农民签订合同种植饲草饲料;奶牛场自建饲料加工车间,加工配制奶牛精饲料,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养殖模式,即通过对饲料种植加工、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产品研发、物流包装、终端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绝对安全。通过全产业链模式,一方面使生鲜乳质量可以追溯到牛场,确保乳制品安全;另一方面,使传统的奶牛养殖企业摆脱了奶源受制于乳品企业,没有销路的尴尬。像黑龙江飞鹤乳业、北京三元绿荷奶业中心、沈阳辉山乳业、北京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缘天然乳业企业都属于这种养殖模式。 6.承包草原大户发展规模牧场模式。 黑龙江省推广承包草原大户发展规模养殖,发挥区域性天然草原和土地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从根本上降低奶牛饲养成本。实行草畜结合、以草养畜,既解决粗饲料问题同时有效解决粪污消纳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奶牛饲养成本,实现优质高效。2012年《黑龙江省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黑龙江省15个牧区县(市)将享受禁牧补贴、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4项政策,黑龙江省将通过此项奖补机制的实施,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7.家庭牧场模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家庭农场调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本次调查的家庭农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3)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4)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即:从事粮食作物的,租期或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50亩(一年两熟制地区)或100亩(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从事经济作物、养殖业或种养结合的,应达到当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5)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6)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7)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严格的家庭牧场的定义,笔者认为家庭牧场应该是以在农村务工的农民(户口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单元,从事奶牛养殖;家庭牧场不同于一般的个体散养,奶牛应该有一定规模,全群存栏在20~200头奶牛,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种养结合的养殖方式;二是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允许雇佣1~2名帮工)。住宅区应该与养殖区天然分开,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养殖设施和设备,如牛舍、挤奶机、粪污堆放设施、青贮窖和饲喂设备,同时与周边的种植户有青贮饲料种植协议,保证粗饲料的供给和粪污的消纳。 “家庭牧场”经营模式在国外早已流行。例如,美国家庭牧场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对家庭牧场实行高额补贴,推出信贷优惠政策,同时加强技术方面的指导,保障家庭牧场的正常化运营;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存在相当数量的家庭牧场。中国发展家庭牧场,首先应该制定家庭牧场标准以及建设规范,在模式方面可以借鉴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家的模式,同时应该结合中国国情,由政府出台一系列用地和资金方面的惠民政策,助推家庭牧场的建设。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已形成多种模式。 |
上一篇:辽宁朝阳肉牛养殖效益分析报告
下一篇:近20年来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