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 ”的问题 ,目前 ,肉羊育种目标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繁殖和肉用性能能否兼顾的问题,在有效利用地方品种和吸收国外优秀资源的同时,如何解决国外品种繁殖性能差的问题是育种者需要考虑的方面。在确定育种指标时,除了生长速度和产肉率等外,是否可以考虑将年产肉量、 年产羔率等作为育种指标,这样将更有利于朝着肉用和繁殖性能兼顾的方向发展。此外,肉用性能选择时, 除了通过屠宰来测定外,据报道大腿围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和间接的肉用体型选择指标。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选种效率和新品种培育速度: 传统杂交育种选种速度慢,繁殖周期长,群体规模扩大慢,品种形成时间长。 随着动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繁殖生物技术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一些现代辅助选种技术和胚胎工程为主的繁殖生物技术。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显著提高特定性状选择的准确性,缩短选种世代间隔,提高选种准确性和效率;以胚胎工程为平台的高新生物技术可大大提高优秀母羊个体繁殖速度和利用效率。因此应建立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繁育关键技术体系,并将上述高新技术应用到育种实践中,将大大提高肉羊选种效率和优秀种羊利用效率,加快核心群扩繁速度。 以国内高繁殖率的小尾寒羊地方品种为母本与国外引进的杜泊肉用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将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BMPR-IB)作为多胎标记基因,以杜寒二代公羊与杜寒一代母羊为横交模式,对横交后代利用多胎基因标记选种、选配,以超数排卵 - 胚胎移植(MOET)、幼羔体外胚胎移植(JIVET)技术作为扩繁手段进行扩繁,目标是培育形成适合农区地域特点的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兼顾的独特的肉用绵羊新品种。 肉羊品种一直是影响增产增效,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肉羊产业在整个畜牧业中虽然相对薄弱,但不可或缺,肉羊生产是广大农牧区,特别是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羊肉不仅是广大穆斯林民族的必备膳食,也是调节广大汉民膳食结构的重要产品。 加快推进我国肉羊种业科技创新,促进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将为调节人们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2 政策引导 ,阶段性和区域化生产,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2.2.1 实施阶段性和区域化生产 ,从整个肉羊生产阶段和链条来看,建议分阶段和区域进行肉羊产业规划和引导。 2.2.1.1 坝上地区利用草场, 放牧养殖,进行自繁自养。 严格管理,制定适宜的载畜量,实施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场,放牧饲养,进行自繁自养,增加牧民收入,也可为广大农区提供育肥羔羊,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农区种羊不足,同时也可减少草场压力,实现草原肉羊生产可持续良性循环。 2.2.1.2 农牧交错带,利用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半放牧半舍饲生产。 在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农牧交错带可以利用山区和草场放牧,也可利用农区的粗饲料资源进行舍饲,特别是农户小规模实施半放牧半舍饲,进行肉羊自繁自养容易盈利, 一方面可以为农区生产育肥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留羔羊繁育。 2.2.1.3 农区利用丰富的粗饲料资源,进行全舍饲商品羊快速育肥生产在东南部平原农区, 由于规模自繁自养场成本高,盈利空间小,逐渐兴起了异地羔羊快速育肥的新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羊肉市场供应, 也带动了农民养羊积极性, 促进了商品羊生产,如在河北省唐县和青龙等县,逐渐形成了以肉羊育肥、屠宰加工分工明确、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肉羊生产势头。 通过实施分阶段和分区域生产,可实现利润合理分配、生产有序布局、产业分工明确, 一定程度上避免草场过度放牧,农区种羊缺乏,实现均衡生产,解决规模舍饲羊场亏损局面。 2.2.2 加快形成布局合理、 优势突出 、 特色鲜明的肉羊产业带。 2.2.2.1 加快形成肉羊产业带。依据我省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建立太行山山羊产业带和燕山山区绒山羊产业带,按照产业基础建立唐县肉羊集散地和东南部平原农区肉羊产业带。 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的扶持力度,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2.2.2.2 培育壮大肉羊优势产区。 按照行政区划设立邯郸、廊坊、沧州、保定、张家口、秦皇岛六大肉羊优势产区。 上述六个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好,有山区和平原,每个产区均有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另外,廊坊、沧州、保定、张家口均环绕京津,产品销售有区位优势。 |
上一篇:2014年中国乳业发展四大趋势
下一篇:羊小反刍兽疫疫情有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