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功效适用与概念炒作之争 说很大程度上禽用中兽药有炒作概念之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兽药用于养禽业确实是有功效有适用范围的;只是比较数千年来中药用于人类及中兽药用于家畜类是时段太短暂了,有待理论总结和实践提高的内容太多了;而我们的集约化养殖兴起的又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禽病又这么泛滥,来不及理顺的思路有些繁杂。这是需要时日和案例验证修正的,得有专门的一小批人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来作业;而市场需求的迫切和商业利益的巨大推动力又是如此的不可抗拒,中兽药之鱼龙混杂也是难免的。这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可以一步步纠正的。目前的状况虽不尽人意,但众多的兽药人关注于此,是有助于纠正与提高的。 至于说禽用中兽药的开发方向是以防病保健为主还是以防治结合为主?抑或是辅助治疗为主?业内谁都明白,若从严格的治疗功效讲,中药自然不如化药来的快。这也自然形成了业内共识:化药主治,中药主防。可是,由于病多,来得快,防不胜防;许多时候是按治疗量来投喂化药防病(例如,一个鸡场闹禽流感,周边其他鸡场则赶紧投喂标明治疗——注意是标明治疗而非预防禽流感的药),这就又形成另一个误导:中兽药在防病方面也不如化药来得快。再加上在临床实践中,标明是纯中药制剂的产品与实际上真是纯中药制剂的产品并不那么容易区分;就是说,打着纯中药旗号的掺入化药的“复方中西合剂”往往比真是纯中药的经典组方不仅更容易占据治疗功效的先机,还更容易抢先坐据预防保健产品的交椅。这就使得养殖市场并不相信所谓纯中药制剂。例如,某经典中药口服液,勾兑的非纯剂药液眼观晶莹清亮,掺以化药;而用提取设备提取的纯剂药液则眼观混浊,液体稠粘,不含化药。勾兑的用于禽病防与治都有效——虽然不是精品疗效,而纯剂则用于防病有效但用量大时间长成本高,用于治病则没什么效果。所以,中兽药主导方向是朝哪个方向努力?业内人明白又不明白! 这,就又引来了防病保健的成本难题。 养鸡养的是生产单位,不同于城市大妈们听完养生讲座就买保健品那样是为养生,她们是有退休费的群体,年龄到这个阶段也容易被忽悠,买了不管用,只要无害买又何妨?顶多下次不买了!养鸡就不同,提供肉、蛋是要讲成本核算的,疗效适用是要以能防住治住病还成本不太高为前提的。有的养殖场老板在鸡群发病时对兽药企业技术员说,花多少钱无所谓,只要能治好病…这只是急病投医的说法,一次投药下来得多少钱?平均每只鸡核几分几毛?其实心里是有一本账要算的。又由于养殖技术的总体进步,使得防病不再仅仅依靠药物,而可供选择的药物又不少,比较优势一目了然。这样一来,中兽药本来生产成本就高,适用代价也不低,不炒作就更尴尬了。可是,炒作吧,把中药的功效适用炒作成防病上天罗地网点滴不漏,很难让人信服,也很难在成本上说服养殖受众。 二、 耐心投入与急功近利之患 兽药行业是伴随着中国养殖业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阅历不够丰富的行业,大多数的兽药企业是销售型企业而不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耐不住没有及时利润回报的寂寞,等不起也投不起那么多那么久的资本。禽药、禽用中兽药,要想提高技术含量,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案例积累,需要专家型智者的持续投入;还需要资金、设备、工艺、原材料的支撑,这于讲求急功近利的企业经营目标来说,谈何容易? 三、 理论与实践的提升之虑 数千年来,中药的功效适用举世公认。但是,老祖宗给我们积累下来的成方经典是以人为本,就是说,一直是为人服务的。用于家畜的就不多;用于家禽的则是少之又少。中国养殖业的高速成长是近二十几年的事,集约化养殖的真正兴起是近六七年的事;由此往上推溯,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华佗一直到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再到老祖先神农尝百草,都没有给我们留下用于家禽的特别是用于规模化家禽养殖的禽病防治的成方经典。中药,中兽药,用于家禽的中兽药,用于集约化家禽养殖禽病防治的中兽药;就理论与实践说,无论时间比例、空间比例、数量比例、侧重比例都大相径庭。没有成典的,为理论和临床实践所公认的,成熟的禽用中药典方制剂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纯技术的角度说,目前所有禽病都是以现代科学为理论依据的单科命名确认的疾病,中医理论的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君、臣、佐、使,药性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病因的风、寒、暑、湿、燥、火等怎样与之对应、接轨、融合?要不要融合?要不要加以发挥?怎样发挥才算成功?用于家禽病的中兽药实践时间太短促,方剂上缺乏大量临床积累,更缺乏理论的提炼和建树。 |
上一篇:养禽业的中兽药应用现状
下一篇:左旋咪唑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