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张沅:中国奶牛养殖现状

日期:04-01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所导致的奶粉污染事件以来,乳业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乳品行业和消费者。年轻的父母们谈奶粉色变,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抢购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场的婴儿奶粉,国内乳品行业遭受了空前的诚信危机。然而,自2013年3月1日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奶粉限购令,让内地消费者兴叹:“放心奶粉何求!”
  人们不禁要问:“乳业安全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沅,从我国奶牛的育种、遗传改良体系、饲养、防疫、现代化养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乳业面临的困境、摆脱困境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记者:奶牛育种是关系到奶源质量和乳品安全的大问题。您作为奶业专家,据您了解,目前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的建设情况如何?
  张沅:一般来说奶牛的遗传素质与乳品安全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与乳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目前主要饲养的奶牛品种是中国荷斯坦牛,这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主培育的品种。荷斯坦牛是世界大品种,世界各国牛奶生产主要依靠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实际上是世界荷斯坦牛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荷斯坦牛引进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那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这些传教士有喝牛奶的习惯,他们带来了一些奶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公牛用于配种繁殖,随后这些荷斯坦公牛有与中国当地黄牛杂交,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中国荷斯坦牛的雏形。经过上百年的系统的工作,于1986年经国家审定,定名为中国荷斯坦牛。经培育的乳用牛品种能生产量高质优的牛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您作为从事奶牛育种事业的专家,怎样看待目前我国奶牛品种的水平?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张沅:1999年以来,由于国家重视、政策扶持、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奶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仅体现在奶牛存栏量猛增,年递增率达到20%以上,同时牛群的生产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顶尖奶牛群体,诸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牛群生产水平已经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就总体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成年产奶牛达到700万头左右,其中80%以上是属中国荷斯坦牛品种,这其中又包括纯种的和高代杂种的荷斯坦牛。这些牛平均每头每年单产5吨多一些,全国年总产量接近4000万吨。就单产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以色列的荷斯坦牛单产12吨,美国荷斯坦牛单产10-11吨。
  记者:您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实际原因在哪里呢?
  张沅: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我国奶业过快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在1999年开始的乳业发展热潮中,相关部门并没有强调奶牛养殖的科学发展模式,而是单纯地鼓励农民个人养牛卖奶增收,当时在北方农区,到处宣传的是“养上一头牛,吃喝不愁,养上三头牛住上小洋楼。”致使我国的奶业处在一种低水平的无序发展,牛群品种混杂,养殖工艺落后,牛奶的质量与安全监控缺失。
  在农区大多奶农家养殖的奶牛,遗传品种质量较差,或是应淘汰的低产牛,或是改良代数不高的杂种牛。这些牛在落后的养殖工艺下,不仅单产低,且营养质量很差。我们知道,牛奶本身绝大部分是水分,约占88%左右,评价牛奶营养质量的标准是看奶中所含的干物质多少和组成的比例。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乳脂肪和乳蛋白。尤其是乳蛋白,它是最优质的动物蛋白,最符合人类需要且易于人体吸收利用。但我国生产牛奶在这个指标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世界奶业发达国家荷斯坦牛的乳蛋白水平为3.1%以上,而我国有很大部分奶牛达不到这个水平,甚至于有些地区,某些时间段达到2.95%都很困难。这也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一个不良的种子。
  我国部分奶牛产奶的乳蛋白含量达不到标准,固然品种混杂是主要因素之一,但养殖工艺和饲喂营养水平是另一个主要因素。牛乳蛋白中的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是氮,这种成分不能通过无机氮合成,只能靠奶牛自身吸收。总体来说,我国的氮源饲料资源是严重不足的。至于氮源饲料缺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国13亿人口只有18亿亩基础农田,因此可用于种植饲料的土地很有限;而美国有70亿亩农田,人口只有不到3亿,可以大量种植紫花苜蓿等氮源饲料。由于这种巨大的差异,我国氮源饲料只能大量通过进口弥补缺口。然而,进口成本十分高昂。比如进口一吨紫花苜蓿干草需近3000多元,进口豆粕更贵,这是一般奶农所不能承受的。农户散养奶牛长期得不到充足的氮源饲料,只靠一些低质粗饲料充饥,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牛奶中的牛乳蛋白含量自然达不到国家标准。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国家制定的生鲜奶收购指标是,牛奶中乳蛋白含量不低于2.95%,但由于上述的品种和营养原因,尤其是到了夏季,奶牛饮水量加大,致使小部分奶农达不到这个标准,牛奶不达标就意味着卖不出去,就意味着奶农将承受巨大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法分子怂恿奶农往鲜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含氮比例很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规的定量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它可以“冒充”蛋白质,使乳蛋白不达标的牛奶“蒙混过关”,但三聚氰胺是不能被人体吸收和转化的,尤其对婴幼儿的肾脏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于是就酿成了震动全国的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大悲剧。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根据我国奶业现实问题,提出了降低生鲜乳乳蛋白含量的收购标准,“新标准”规定乳蛋白比例不低于2.8%,但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是引起消费者很大的顾虑。其实大可不必担忧,“新标准”仅是面对乳品加工企业生鲜乳收购环节的,乳品加工企业完全有能力,而且也必须做到,通过加工技术,保证乳制品达到既定的国家质量标准,例如液态奶含蛋白质不低于3.0%等等。

上一篇:2013年中国奶业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2013年牛奶产业化下的困局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