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址环节减少养殖污染 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当地政府的畜禽养殖区划。如果政府未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而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场。猪场建设要以养殖规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来确定,猪栏的结构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养殖区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把养殖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与当地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甚至危害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最后不得不面临关闭和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利用废弃物,提高养殖收入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养猪经营模式,运用“猪-沼-草(林、果、渔、菌)”等生态养殖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是养殖户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厦门市鹭盛生态养猪示范场利用沼液种植高产狼尾草,年亩产可达20吨,蛋白质含量达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他们把狼尾草打成萆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加上中药调节剂的专有配方饲养生猪。经试验7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猪肉质鲜美,高钙、低胆固醇且含有20多种氨基酸的猪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头猪高于市场价30元左右的价格订立合同。也就是说,喂草的猪在同等条件下比喂精饲料的普通猪增收55元左右,一个年产万头猪的猪场可增收55万元。 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氮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形成“猪-沼-草(林)-猪”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业生产使用。利用新鲜猪粪养蝇蛆,利用发酵后的猪粪养蚯蚓,再用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养鸡、养猪,可以节约大量蛋白饲料的成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科学、成熟、有效的养殖技术,坚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
上一篇:规模猪场断奶仔猪的行为与生产性能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降低养猪成本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