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图谱

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图)

日期:05-26 作者:冯畅- 小 + 大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又称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该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G-),通常有夹膜。目前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感染后,患猪多死亡;2、4、8、15型为中等毒力,死亡率低,但可以出现败血症,致生长停滞;血清3、6、7、9、11型,猪感染后无明临床症状。HP·S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 
        【流行病学】
         HP·S只感染猪。从2周龄-17周龄均易感,其中以5-10周龄最多见。发病率一般为40%-50%,病死率可达50%以上,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本病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易于死亡,易被常用的消毒剂及较低温度的热力所杀灭,一般60℃5~20分钟内即死亡,在4℃下通常只能存活7~10天。本病对结晶紫、杆肽菌、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 
        【流行特点】
        本病以30~60千克的仔猪和架子猪的受感性较强,成年多呈隐形感染或仅见轻微的症状。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临床康复的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的传播途径嗜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运动而进入健康的仔猪体内,或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在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繁殖、产毒和致病。另外,本菌还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据研究,本病的发生常与长途运输、疲劳和其他应激因素等诱因有关。
        本病虽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深秋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发生;还可继发于猪的一些消化道及胃肠道的疾病。
        【临床症状】
        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体温41℃-42℃,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图2-19-2),常发病后2~3天死亡。多数病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患畜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中度发热(39.6℃-40℃)、呼吸浅表,病猪常呈犬卧样姿势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多发蓝紫(图2-19-3)。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上一篇:非洲猪瘟的诊断及防治(图)

下一篇:禽解剖学图谱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