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胸型)除具备败血型变化外,主要病变是大叶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内积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和胸膜覆有一层纤维素膜,心包与胸膜粘连;肺脏间质水肿增宽,双侧肺前腹侧病变部位质地坚实,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并见有不同肝变期变化和弥漫性出血景象,不同肝变期还杂有坏死灶或脓肿。病程较长者见有肺充血、水肿。有时还有纤维素性腹膜炎,胃肠卡他性病变,脾脏几乎无变化。 五、诊断 诊断时应具体分析各牛场情况,如有无引进外地牛、有无巴氏杆菌病史、饲养管理状况如何等,结合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综合分析后再确诊。有条件的牛场可作细菌学检查。 1.临床综合性诊断。牛巴氏杆菌病败血型在皮下、肌肉、浆膜、黏膜均有出血点,胸腔内积有大量渗出物,脾有出血点,但不肿胀。水肿型的肿胀部主要见于咽喉部和颈部,为炎性水肿,硬固热痛,但不产气,无捻发音,常伴有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与病变。肺炎型是纤维素性大叶性胸膜肺炎病变。 注意与炭疽、气肿疽及牛肺疫等病相区别。炭疽病牛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呈暗紫色,凝固不良,死后尸僵不全,脾脏肿大2~3倍,血涂片染色镜检有粗大带荚膜的炭疽杆菌。气肿疽多见于4岁以下的牛,肌肉丰满的部位肿胀,手压柔软,有捻发音,病变部肌肉切面呈黑色,海绵状,有气泡,酸酪味。牛肺疫病程较长,肺大理石样变特别典型,病原为牛胸膜肺炎霉形体。 2.病原学诊断。无菌采取病牛生前的鼻腔拭子液进行细菌分离,或采取急性病死牛的肝肺等脏器、心血或颈部水肿液等。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瑞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或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清晰的荚膜。同时接种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 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细菌特征﹑溶血性,并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可知,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8 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菊糖﹑水杨苷和肌醇可产生硫化氢,能形成靛基质,MR 和VP 试验为阴性。接触酶和氧化酶试验为阳性。溶血性巴氏杆菌不产生靛基质,能发酵乳糖产酸。能发酵葡萄糖﹑糖元﹑肌醇﹑麦芽糖﹑淀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菊糖和赤藓醇。动物试验常用小鼠和家兔。实验动物死亡后立即剖检,并取其心血和实质脏器分离和涂片染色镜检,若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细菌即可确诊。 3.血清学诊断。可用被动血凝试验﹑凝集试验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和血清型,用间接血凝试验测溶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根据生化反应鉴定该菌的生物型。 4.分子诊断。可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分离株,确定该菌株的荚膜血清型。 六、治疗 当发生本病时,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病牛和可疑病牛进行治疗。早期应用对本菌敏感的抗菌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及磺胺类等药物,但晚期和重症病例难以奏效。如有条件,则用高免血清或与上述抗菌素同时应用,效果更佳。辅以抗炎和解热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和氟胺烟酸葡胺等,支气管扩张药物选用氨茶硷、氨双氯喘通等,抗组织胺药物可选盐酸扑敏宁等。由于巴氏杆菌-肺炎型经常会导致肺水肿,因此治疗时可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如速尿0.5~1 mg/kg体重),加入10%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还可应用强心药、血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等。当咽喉部和颈部水肿严重,引起呼吸困难时,可给予输氧,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术,以减轻症状。 七、防疫措施 本病主要是在不良因素诱发下,牛呼吸道常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下呼吸道而发病。因此,平时改善舍内的通风和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尿,以减少舍内的湿度,避免通风不良、拥挤和寒冷等诱因,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新引进的牛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证明无病时混群饲养。对疫区每年应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1次,体重200 kg以上的牛6 ml,小牛4 ml,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也可用当地分离菌株作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进行预防接种,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一旦发病尽早确诊,对病牛和疑似病牛严格隔离。选用对本菌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必要时用高免血清或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改善舍内的通风,加强消毒,尸体要深埋或高温处理。对污染的厩舍和用具用3%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
上一篇:我国兽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下一篇:霉菌为害畜牧业的“战术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