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养猪,以其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多个优点集于一体的的新型养殖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酵床养殖中,因其采用现代工艺性生产的生物发酵素,具有较好的生物拮抗、占位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生猪的免疫抗病能力,因此,在疫病防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生物发酵素的疫病防控功能是有限的,更不是万能的。如果不注重疫病防控的原则,一味地依赖于生物发酵素的生物特性来防控疫病,势必会造成令人痛心的疫情损失。利用环境调控原理,遵从生猪生理规律,集成防控综合措施,有效防控生猪疫病,是生物发酵床养猪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集约化高密度的现代养猪业,生猪疫病是经济效益的头号杀手,规模养猪场疫病发生呈现出条件性疾病增多(料源性、药源性、管理性和遗传性疾病)、新的传染病增多、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普遍存在、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发生改变等特点,使兽医技术人员对猪病的控制“始料不及”。200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生物发酵床猪场的疫病预防,涉及到猪场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配套、饲养环境调控、生产工艺与饲养管理技术、饲料和营养、药物的使用等多个环节,只有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疫病发生的各个风险因子,了解阶段性疫情态势,制定出适合本场实际的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具体方案,才能有效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健全高效防控机制 利用生物发酵素的生物学特性防控疫病,必须配以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防控程序。一是制度化防控,通过建立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门卫管理、消毒防范、免疫接种、疫情报告、饲养管理、无害化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操作性强、疫病防控效果显著的配套制度,依靠制度保障疫病防控工作的时效性、长效性和强制性;二是规范化防控,即按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和具体方案,参照国家或地方具体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对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实行有的放矢地规范化防控,归避重大疫情风险;三是程序化防控,养殖场要结合本场及当地动物疫情实际,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接种程序、消毒灭源程序和寄生虫综合驱治程序,严谨操作,提高成效。 三、强化防控技术集成 发酵床养猪中,人们采取免疫、消毒、营养、饲养、驱虫、隔离、监测、治疗等多项技术来防控动物疫病,为猪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当前动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旧的疫病死灰复燃,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连续不断,动物疫情日趋复杂。就其原因,并非这些防控技术措施无济于事,而是对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不力所致。每项技术在防控疫病中,威力非凡,但各自着力点有所不同。如果片面采取某一项措施,单打独斗,孤军作战,只能收到片面效果,难以显现全面防控的威力。在生产中,许多养殖户一味地追求免疫效果、消毒效果,而忽视了饲养管理、营养调配,使生猪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生存环境,难以维持自身生理需求,病原趁虚而入,疫情暴发,顺理成章。如果将各项技术进行集成,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集成防控方案或程序,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威力,充分显现集成技术的合力,打出一套防控疫病的“组合拳”,全面出击,点面结合,环环相扣,不留死角,使病原微生物无隙可入,或者机体不留栖身之地,或者让其“寄人篱下”,永无“出头之日”。这样,疫情隐患可以消除,安全生产可以保障,预期效益可以实现。兽医工作的保驾护航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注重环境调控 环境是指大气、水源和土壤三要素构成的自然整体。对生猪来讲,它还包括场址、圈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饲养管理与利用方式等等,可以说,与生猪生产、生存有关的一切外部条件都属于环境的范畴。设施养殖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标志,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的设施养殖,人们利用环境调控原理,通过人工布置和优化生猪生存空间,满足生猪生理心理需求,不仅便于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性能,同时也有利于疾病防控。 |
上一篇:家畜常用的十种酊剂
下一篇:土方防治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