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四川畜牧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研究

日期:02-09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畜牧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畜产品由全面短缺向调出大省的根本性转变,畜牧业由家庭副业向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性跨越。畜牧业挑起了农民增收大梁,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成为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攻坚时期和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产业助农增收贡献率的有效途径和着力重点,真正做到农民增收、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的有机统一,对于实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阶段性目标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阶段特征和现状分析
  1.1 阶段特征
  1.1.1 开放搞活阶段(1980~1990年)。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禽蛋派购制度,放开畜产品价格,养殖户积极性得到调动。四川畜牧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商品经济快速转变,生产目的从“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换油盐钱”逐步转变为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1990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57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83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9%,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72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
  1.1.2 快速增长阶段(1991~2005年)。这一时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畜牧龙头企业、生猪良繁、节粮畜禽、牧区开发四大工程,大力普及“双推五改”等新技术,畜牧生产总量大幅增长,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2005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23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15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25%,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009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53%。
  1.1.3 提质转型阶段(2006年~)。2006年至今,四川畜牧业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的新阶段,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升级转型。全省畜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705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505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22%,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261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6%。
  1.2 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2802元增长到2010年的5140元,增长83%,年均增长1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从2005年的1682元增长到2010年的2292元,增长36%,年均增长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其中,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呈现波动性增长,从2005年的415元增长到2010年的505元,增长22%,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
  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看,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一致,从2005年的3087元增长到2010年的5684元,增长84%,年均增长17%。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速,从2005年的1902元增长到2010年的2746元,增长44%,年均增长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其中,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仍然呈现波动性缓慢增长,从2005年的1009元增长到2010年的1261元,增长25%,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与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所占比例为2∶1,表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高,效益相对较低。我省农民畜牧业现金收入60%以上来自生猪,2006年、2009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下降,生猪价格波动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5~2010年,畜牧业纯收入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占比重低于种植业,高于林业、渔业和其他经营性纯收入之和。
  2005~2010年,畜牧业现金收入是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所占比重保持在50%左右,是种植业的两倍,是林业、渔业之和的10倍以上,是其他经营现金收入的2~3倍。表明畜牧业商品化率高于其他家庭经营产业。
  1.3 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畜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一方面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在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步性、协调性的突出问题。
  1.3.1 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瓶颈多,限制了助农增收覆盖面。我省大多数养殖农户生产设施差,规模化、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防疫技术水平低,风险防范能力弱,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养殖农户现有生产方式。但由于投入资金大、技术要求高,制约了广大养殖农户生产方式的转变进程。据省政府联合调研组在畜牧业相对发达的眉山、遂宁、资阳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3%的农户认为资金缺乏是加快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青壮劳动力加快转移的形势下,留守农村的大量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成为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合格主体。据省政府联合调研组对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养殖户技术和观念达不到企业发展要求的占43%,养殖户不按企业技术标准进行养殖的占28%。尽管许多农户有从事养殖业的愿望,但受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在散养农户快速退出的情况下,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着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的发挥。

上一篇: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下一篇:农业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