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具有抗菌广谱、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安全高效等特点,广泛用于鱼类、牛、猪、禽类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对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主要从其药理学、耐药机制及临床应用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对氟苯尼考药理学的研究 (一)作用机理 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第三代产品,是甲砜霉素的氟化衍生物,作用机理及抗菌谱同甲砜霉素和氯霉素,能够抑制细菌70S核糖体,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肽链的延伸,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但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索和甲砜霉素,且对甲砜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的菌株仍对氟苯尼考敏感。具有极广的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附红细胞体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二)抗菌活性 氟苯尼考具有极广的抗菌谱,能透过血脑屏障,对动物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很好。王丽平等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和三甲氧苄氨嘧啶对11株畜禽常见病原菌的MIC值,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l1株病原体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均小于8微克/毫升; 胡功政等对氟苯尼考及其与多西环素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9种标准菌株的MIC为0.2~1.6微克/毫升,对耐氯霉素、甲砜霉素的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和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仍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氟苯尼考对耐氯霉素大肠杆菌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3株耐氯霉素的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高敏率达63.6 %,耐药或低敏的达36.4 %。说明氟苯尼考对耐氯霉素的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也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具有耐药性。 二、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的研究 随着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常见的病原菌耐药率非常高。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不一样,所以选择性压力不同,耐药方式和耐药率也有很大不同,且很多耐氟苯尼考的菌株常常表现出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呈现多重耐药。 1996年,日本的Kim等人首次从鱼巴氏杆菌质粒中发现耐氟苯尼考的基因并克隆测序,将其命名为pp-flo。随后,Bolton、Arcangiolit相继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原菌中克隆得到耐氟苯尼考的耐药基因f loR,相继有人从牛、猪等致病大肠杆菌中分离出flor耐药基因。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属中克隆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cfr和fex A。并且研究表明,此质粒具有染色体整合位点,进一步分析显示,floR基因是泵出蛋白MF超家族的一员。国外从牛、家禽、猪源人肠杆菌分离株的结合型或非结合型质粒和染色体中检测到耐药基因flor,该基因与先前发现的flor和pp-flo的同源性均为97%以上。 Doublet等从来源于法国和英国流行病学上无相关性的22 株耐药大肠杆菌中检测到染色体携带的flor 基因。 杜向党等对豫北地区临床分离的102株鸡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分子检测显示,有45.1%的菌株显示floR基因阳性。 现在氟苯尼考的耐药机制更加复杂,而不单单是flor基因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耐氟苯尼考基因flor基因常常与不同的转座子或插入序列等移动元素相连,国外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染色体都有报道。大肠杆菌flor基因质粒作为一个转座子的一部分国外在牛上也有所报道,flor基因与转座子或插入序列相连,这种形式有助于其在不同质粒和染色体之间进行扩散。相关的具体整合的转座子,如Tn554,Tn5406,Tn558等。Flor基因与转座子、插入序列以及整合子等移动元素连接,使其能在细菌之间进行转移,使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而且往往伴随这些移动元素的有其他耐药基因,如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ESBLs相关基因,从而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三、氟苯尼考制剂的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制剂形式主要有针剂、粉剂、饮水剂三种剂型。目前市售的氟苯尼考制剂主要有注射剂、粉剂、溶液剂和预混剂等4种剂型。农业部已经将氟苯尼考、氟苯尼考预混剂、氟苯尼考注射液等两种剂型共两个规格收载为国家兽药质量标准(2003版)。 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动物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这些剂型,目前国内已有氟苯尼考专用助溶剂面市,该助溶剂系专门用于溶解氟苯尼考,具有溶解快,溶解性能好,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贮存时间长低温不会结冰等优点。使用时根据所需浓度,称取一定量的氟苯尼考,加入相对应数量的助溶剂,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溶解。 四、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一)在禽病上的应用 用氟苯尼考防治鸭的传染性浆膜炎,治疗同群中有临床症状的病鸭有效率达96.8%,预防同群中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鸭的有效率为97.1%。 |
上一篇:母仔断奶时进行猪瘟免疫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国内外兽用化学药物的研究开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