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营养

新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存在的问题

日期:11-17 作者:佚名- 小 + 大

  (1)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在猪日粮中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也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小麦中非淀粉多糖消化率很低,需添加相应的酶制剂解决与改善;小麦中总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较低,饲喂小麦日粮必须注意生物素的添加;小麦的色素含量仅为玉米的11%,所以需要考虑玉米蛋白粉、苜蓿草粉、着色剂等的合适搭配合使用。
  (2)棕榈仁粕因粗脂肪含量高,通常将其归为能量饲料使用,可按1:1替代玉米或麸皮。棕榈仁粕在肉雏鸡料和成年肉鸡料中添加时不会产生有害影响,而且采食量通常高于饲喂玉米基础日粮的鸡的采食量(金灵等,2009)。但棕榈仁粕中非淀粉多糖78%是直链甘露聚糖,精氨酸与赖氨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较高,大量使用时要配合甘露聚糖酶等酶制剂使用,同时添加赖氨酸,效果才更保证,同时棕榈粕对制粒产能存在不利作用,对环模磨损也较大,要从生产实际考虑适宜替代量。
  二、养殖场生物环境变化
  玉米的整体收割,使老鼠、蚊蝇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受到影响,此时养殖场中的老鼠、蚊蝇数量比平时多数倍或数十倍,这也许成为这个阶段很多养殖场畜群或禽群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
  老鼠、蚊蝇是很多疾病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引发或传播猪的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禽的白冠病、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的发生、隐形感染或群体的亚健康状态无疑会影响饲料效果的发挥,加之老鼠繁殖能力强、周期短,对饲料的消耗量也是非常之大,最终影响饲料报酬。因此改善措施务必做好灭鼠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全场统一行动。同时清理场区杂物杂草、搞好环境卫生,使蚊蝇失去滋生繁殖条件。
  三、养殖环境变化
  秋末冬初气温昼夜波动大、气候干燥、湿度变小。数据显示猪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升高25%-30%,禽舍温差超过3-5℃时,激发呼吸道。因此必须配合此阶段的特殊气候条件加强舍内小环境的调整与改善,注意温湿度等调控,同时结合气温降低时畜禽能量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配方,保证营养供应及畜禽对营养需要的动态平衡,减少问题的出现和对畜禽的影响。
  四、饲料加工工艺
  玉米糊化温度为64-72℃,95℃以内糊化度随温度提升而改善。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动物日增重、饲料效率、下痢头次数等均随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玉米由于水分高,在饲料调质时添加蒸汽困难,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糊化度不高。秋末冬初气温偏低,调质温度调质时间如果偏低过短,糊化效果会更差,势必直接会影响饲喂效果。
  廖娜和谭鹤群(2007)对微细玉米粉淀粉糊化度研究结果表明,粒度越细,颗粒的糊化温度越低,糊化结束的温度也越低。随着粒度的降低,玉米粉表面趋于粗糙,颗粒形态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增加,糊化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从加工工艺上来讲,降低玉米粉碎粒度、提高调质温度、延长调质时间等措施将有助于淀粉的糊化,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减少不利影响。

上一篇:苜蓿养奶牛技术要点

下一篇:饲料加工工艺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