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肉牛养殖业发展形势分析 总体看来,2011年 上半年,位于整个肉牛产业链上游的肉牛养殖业形势相对稳定。近年来,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 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 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母牛存栏减少的后果之一是架子牛价格的上升,通过2011年初以来,产业经济研究室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的调研,2011年上半年很多地区架子牛的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增加。此外,2011年上半年,肉牛饲料的主要来源—玉米价格呈现连续上涨趋势,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已由1月份的2.12元/公斤上涨至6月份的2.3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79个百分点。同时,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一方面使得以自己饲养为主的小规模养殖户逐渐退出肉牛养殖业,另一方面增加了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成本。架子牛、饲料、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增加了肉牛养殖成本,导致架子牛育肥成本上升,阻碍了肉牛养殖业的大力发展。 (二)肉牛屠宰加工业发展形势 总的来看,中国肉牛加工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加工链短,粗加工产品多,对肉牛产业的带动和增值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肉 牛屠宰加工环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核心屠宰企业控制的标准化(现代化)中高档价值加工链,另一部分是小规模屠宰点或者屠宰场。现代化屠宰设备、 冷库、与农户签订合约、在超市销售或者建立专卖店铺的方式、按中高端消费市场要求加工生产。该链条由核心企业控制下完成。这一链条代表的现代肉牛加工业起 步较晚,知名品牌主要有吉林皓月、内蒙古科尔沁、大连雪龙、陕西秦宝等。销售牛肉分级包装,产业链也不断延伸升级。小规模屠宰点或屠宰场大约承担了全国2/3的肉牛屠宰量,其设备简陋,大多以手工方式屠宰,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销售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屠宰的牛肉价格不足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的2/3。 由于牛源短缺,中国肉牛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现象,存在对养殖户压级压价问题。据体系内测算(见表2),2010年,全国年屠宰规模6000头以上的肉牛屠宰企业206家,总设计年屠宰量约800(798)万头,2010年实际屠宰量为284万头,开工率只有35.6%(罗欣、曹兵海,2011),由于加工率不足不仅存在巨大资本浪费,而且导致严峻的恶性的牛源竞争。同时,我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屠宰加工业发展差异较大。中原优势产区辖56个优势县,共有规模化肉牛屠宰企业107家,占全国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一半以上,总设计能力350.5万头,2010年屠宰量为146万头,平均开工率位于四大优势产区之首,为41.67%。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肉牛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分列第二、三位,设计屠宰量分别为121.90、290.45万头,2010年实际屠宰量分别为34.25、96.27万头,平均开工率分别为38.10%、33.10%。西南优势区肉牛屠宰业发展相对落后,该优势区辖优势县67个,是四大优势区中辖优势县最多的地区,但仅有9家规模化肉牛屠宰企业,总设计能力45.20万头,2010年实际屠宰量8.48万头,平均开工率仅为18.80%。 表2 2010年各优势产区规模化屠宰企业概况
数据来源:《全国肉牛屠宰企业调查报告》(罗 欣,曹兵海;2011) |
上一篇:高端牛肉市场成为掘金热点
下一篇:2011年我国奶业发展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