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紫羊茅、无芒雀麦……这一串常人看似陌生的植物,正是在我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被广为推广种植的几种优质牧草。如今,它们已成为农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草业经济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种草也能致富,这在外行人听来,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事实是,随着近年来天然草场保护措施的加强,以及人们生态意识、市场意识的提高,饲草种植日渐红火。人工种草显现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相关部门及业内人士的持续关注。实践证明,推广人工饲草种草,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从经济效益看,人工饲草种植由于应用了现代农业科技,其产量比天然草地平均高出4到5倍。充足的饲草为奶牛养殖、绵羊短期育肥、山羊改良打开了空间,更多牧民从原始的放牧中解放出来,通过从事农业生产或劳务输出获取更多收入。从生态效益看,利用牧区和农区交接地带适宜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不仅可以减轻天然草地的载畜压力,而且可加速草地植被恢复,遏制沙化、退化,有利于有效保护牧区草原生态平衡、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水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社会效益。农牧交错带及牧区经济相对落后,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人工饲草生产,既可以缓解“人、草、畜”矛盾,又可以有效打破西藏原始、落后的“游牧”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从自给型生产向商品型、效益型生产转变,为牧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 2008年以来,我区以发展高原人工饲草业为突破口,通过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延伸畜牧业产业链,为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做出的有效尝试。几年的发展表明,将人工饲草种植引入我区,是我区从根本上解决草牧矛盾、突破畜牧业发展“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今,阿里地区噶尔县、山南地区加查县、那曲地区那曲县等地通过人工种草,不仅解决了畜草矛盾,也达到了助民增收的目的。 饲草产业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具有公益性的产业。我区要真正实现从原始的天然草场放牧到人工饲草场与农业支持的现代化畜牧业的转变,形成先进的产业链与发达的畜牧业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区各级农牧部门及相关部门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还需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我区畜牧业的超常发展。 |
下一篇:两年内兔价仍持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