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7肠道菌群失调 仔猪胃肠道内微生物区系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变化,但只要仔猪处于健康状态,各部分菌群达到平衡,但仔猪断奶阶段,正是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的阶段,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平衡失调。如断奶仔猪由于消化、生理功能尚未健全、不适应植物性高蛋白饲料,引起胃肠道机能紊乱,造成部分未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肠道;又如仔猪胃内PH<4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使大量病原菌失活,然而断奶仔猪由于乳糖消失,乳酸来源中止,PH值上升,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肠道中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营养过剩导致肠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菌群区失调,从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高毒创造了条件,最终诱发断奶仔猪腹泻。 2. 8环境温度低、湿度高和卫生条件差 断奶仔猪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疏,散热快,隔热能力差;再加上大脑皮层发育不建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导致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易受冷、热应激的影响,尤其是冷应激对断奶仔猪影响更严重,最易诱发腹泻。同时湿度高、卫生条件差为病原微生物提供有机营养源和适宜的生存条件,如果圈舍通风条件差,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断奶仔猪腹泻。 2. 9日粮三性(消化性、酸碱性、抗原性)不符合断奶仔猪特殊要求 以上断奶仔猪腹泻原因说明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单一因素、复合因素都可促使腹泻,但在所有因素中营养因素占主导地位。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极易引起肠道过敏,导致胃肠粘膜脱落,形成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腹泻。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豆粕、膨化大豆等植物蛋白饲料,大豆中存在抗营养的蛋白质因子和非蛋白质因子(贺英等1996),蛋白质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该因子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影响蛋白消化;大豆凝集素,该物质分子量大,难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聚,进而干扰畜禽正常的防御系统,诱发腹泻疾病。非蛋白质因子有:植酸,它能结合微量矿物质行成不容物,也能是部分酶失去活性,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尿酶,尿酶活性过高,抑制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酚类化合物,该物质可与蛋白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结合,降低蛋白质利用率,引起消化性腹泻;胃肠胀气因子,豆类中存在棉子糖和水苏糖,由于肠道缺乏半乳糖苷酶,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这些物质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引起肠道胀气,导致腹疼、腹泻;抗原物质,大豆蛋白中的抗原有四种:α-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γ-伴大豆球蛋白。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大豆抗原主要导致血浆蛋白质漏入肠腔、绒毛萎缩和腺窝增生等肠道损伤,形成仔猪肠道短暂过敏,进而引起腹泻;第二因日粮的系酸力过高(日粮中的豆粕、磷酸氢钙、石粉系酸力都很高),造成仔猪胃肠道PH值过高,拟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消化率,诱发腹泻。因此解决日粮的消化性、酸碱性和抗原性是解决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关键。 3、应对对策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错综复杂, 如何解决断奶仔猪腹泻,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 3.1改善设施 采用离地饲养,产房用产床,保育舍用保育床,解决地面潮湿和微生物污染; 3.2保温 冬季采用红外灯、暖风、地道火、电热板等方式保证断奶仔猪休息位置的温度在26-28度之间,小规模养殖户可采取封窗、封圈,地面铺地板或垫料等辅助措施保暖; 3.3保持卫生 饲养员喂完料后,要不间断清扫保育床上的粪便,夏季排粪道每天冲洗1-2次,冬季每周冲洗2次; 3.4保健 断奶前3天和断奶后一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如果是颗粒料,将药物溶解后用小喷壶喷洒翻匀;断奶后一周饮水中加入(任选一项);电解多维葡萄糖,补充能量,保护胃肠黏膜完整;糖盐水(5%的白糖和1%的盐),调整体液;益生素和口服补液盐,保护肠道有益菌群,维护体内电解质平衡;草莓饮料水,增加饮水量,促进采食;柠檬酸水,降低胃肠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源。 3.5减少应激 断奶后一周做到不换圈、不换料、不换饲养员、不免疫,不去势、不驱虫、同时做到不在天气突变时断奶; |
上一篇: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
下一篇: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及其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