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腹泻的日粮因素 1、由营养和饲料引起的仔猪腹泻的通常表现 具有群发性,凡饲喂此批饲料都表现不同程度和先后出现腹泻;采食不受影响,即采食量一般不下降,个体越大,采食量越多的猪只,腹泻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停食后,腹泻减缓或停止,粪便成水样,其中含有很多不消化的颗粒;积极主动寻找饮水,腹泻次数多,频率高,腹泻开始时,个体消瘦很快等。 2、由营养和饲料引起的仔猪腹泻原因 (1)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过高,若粗蛋白质超过20%以上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一些腹泻,蛋白质可消化性差,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伤,使肠道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造成腹泻。 (2)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用量过高,动物性蛋白原料用量低或不使用,主要是豆粕等植物蛋白中含有大豆蛋白、β-大豆聚球蛋白等具很强的过敏抗原性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引起消化道损伤,使消化道上皮通透性发生改变,同时损伤的肠道粘膜上有益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病原菌则可以寄生;豆粕熟化质量不佳,其中含有的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抑制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从而引起营养性腹泻。原料变质如霉烂、长虫、被污染等也可致其过敏而腹泻。 (3)营养物质中毒,主要是化学物质引起胃肠炎,从而引起腹泻。如饲料混合不均匀;矿物元素的粉碎粒度太粗;预混料加量过多均可引起中毒,造成消化道损伤;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平衡或缺乏,氨基酸、电解质不平衡,引起渗透压改变,酸碱平衡、水盐代谢失调,导致肠道菌群平衡失调,均可导致严重腹泻。 二、动物本身因素 1、猪品种 在通常的养殖条件下,中国地方猪耐粗性强,腹泻率低,而杂交和外国纯种瘦肉型品种抗逆性差,易导致腹泻。 2、猪的生理阶段和消化生理 在初生后三天开始补料和断奶时易导致腹泻。初生时,猪从恒温到变温环境;初生后,从无菌状态到有菌状态;从被动由母体血液获得营养过渡到从母乳获得营养再过渡到断奶由饲料供给营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其消化生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 (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仔猪消化器官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小,小肠绒毛高度低,腺窝深,消化道上皮细胞不成熟,由摄取液体食物突然变为固体食物,当日粮中含大量的禾本科谷物时,在干物质的磨损作用下,肠绒毛很快变短,抗机械损伤(消化、物理磨擦)和化学损伤(饲料中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等刺激),消化道易受损伤和发生过敏反应。 (2)消化酶分泌不足。在3周以前除乳糖酶活力较高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力低。乳糖酶活力随日龄增加急剧下降,其它酶活力随日龄增加而增加,但断奶时,由于日粮变化和应激反应,消化酶活力增长趋势有倒退现象,因此对蛋白质、淀粉消化力弱。28日龄时对植物蛋白质消化力为28%,56日龄为35-53%,因此,仔猪易发生腹泻。 (3)酸分泌不足。成年猪正常PH值达2-3.5,是胃蛋白酶发挥效应的最佳范围。但仔猪胃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胃液分泌少而不稳定;并因胃不能制造盐酸,胃内缺乏游离盐酸,PH值过高,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仔猪到8周龄才有较为完整的分泌功能。因此,在仔猪刚断奶后,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日粮会中和胃酸,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蛋白质在肠内腐败,给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较为适宜的环境,促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与乳酸菌、枯草芽胞杆菌等有益菌平衡失调,导致炎症、拉稀和其它疾病。 |
上一篇:谈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下一篇:近十年对高热病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