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日期:12-27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强调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以来,我国肉牛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2005年,全国肉牛存栏1.06亿头,占世界养牛总数的7.8% ;出栏5390万头,位居世界第一;牛肉总产量716万t,占世界牛肉总量的11.3% ,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近两年来,全国出现了大量宰杀母牛和犊牛的现象,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绝大多数肉牛屠宰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牛肉市场价格大幅攀升。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遏制,中国刚刚兴起的肉牛业将遭受灭顶之灾,那些以肉牛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的农民和企业可能将毁于一旦。
    1 全国肉牛业的严峻形势
    长期以来,在中国广大农区,农民养牛主要为耕田,而不是为了吃肉。因此,也谈不上肉牛业。从上世纪八十年年代开始,肉牛养殖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新的重要产业。到了九十年代,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原、东北、西南和西部四大肉牛产业区域,其牛肉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94%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肉牛饲养量锐减,肉牛产业出现了一些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母牛存栏数量大幅锐减。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肉牛存栏为13205.8万头,到2005年减少为10016.6万头,10 年时间肉牛存栏数减少24.15 %,平均每年减少 2.4% ,而宰杀数却以每年3.9 %的幅度增加。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目前在包括河南、山东、安徽及河北四省在内的“中原肉牛带”地区,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30% ,而这两年下滑尤其严重。例如,素有黄牛“金三角”美誉的安徽亳州市, 2006 年全市黄牛存栏37.13 万头(农业普查公报的数字为 99878 头),比2005年下降27.43% ;出栏黄牛48.86万头,比2005年下降32.35% ;能繁母牛存栏16.81万头,比 2005年下降33.35% 。辽宁省2006年繁殖母牛数量比2005年下降了12.8% 。山东省济宁市是全省的养牛大市,2004年基础母牛存栏量为31.5万头, 2005年下降为29.4万头 ,2006 年急剧减少为11.8 万头,平均年减少21 %。全国其他养牛大省的情况大致相同。基础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出现全国性“牛荒”。
    1.2 活牛交易市场生意萧条。近几年,专业化肉牛育肥是我国肉牛产业链中最为活跃的环节,在东北、中原和西北肉牛带的发展较快。但是,育肥牛所需的架子牛和犊牛主要靠广大农区通过繁殖母牛来提供。由于繁殖母牛数量的大幅减少,活牛存栏和出栏量均下降,全国各地活牛交易市场生意萧条。如安徽蒙城有名的柳林活牛交易市场,原来旺季时日上市活牛2000头 -3000头,成交1000头 -2000头。而如今,日上市活牛数只有几百头,成交百八十头。安徽阜阳南部地区的一个活牛交易市场,原来旺季时日成交活牛2000多头,现在每日只有几十头活牛的交易量。山东省乐陵市席家乡和西段乡的两个集贸市场,在2004年和2005年都分别有150头黄牛上市,而如今却分别只有不到40头活牛上市交易,下降幅度之大,令人十分痛心。由于肉牛交易量大幅减少,活牛价格一路攀升。据我们2007年8月调查结果,吉林省断奶公犊、出栏育肥公牛的活重价格分别达到14-14.4 元/千克和 12-12.2元/千克,分别比 2006 年底上涨了44.3%和29% 。
    1.3 肉牛屠宰加工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受活牛供应市场紧张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主要肉牛产区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普遍不景气,许多企业关门停产。如,安徽福润公司肉牛屠宰加工厂目前每天只能收几十头牛;山东阳信鑫源清真肉类公司肉牛屠宰线日设计能力150头/天,目前每天屠宰量不足设计能力的 1/10 。以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河北省廊坊市,由于牛源短缺,全市虽然具有 85 万头牛的屠宰能力,但2007年全年屠宰量不足50万头,肉牛屠宰缺口达35万头。 3年前,当地企业只宰杀育肥的优质肉牛,而现在,有什么牛就宰杀什么牛,甚至母牛和犊牛也不能幸免。尽管如此,万福盛、仁义等八家屠宰企业已关门停产,福成、福华、跃华、华香等屠宰企业虽然能勉强开工,但由于缺乏牛源,使牛肉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其中福华公司三年前每周开工2次,每次宰育肥牛260-300头,目前每次只能宰杀60-70头,且牛源的质量越来越差。
    1.4 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按照山东省乐陵市 2007年10月的情况,农户养殖一头母牛当年可产一头犊牛。犊牛饲养6个月到第二年可卖到 3500 元,扣除母牛饲料成本 2000元 / 头和犊牛饲料成本 1000元/头,还不考虑人工费,农户饲养一头母牛的净收益约为500元/头。就饲养育肥牛的情况来说,当时购买一头架子牛(按400千克体重计算,均价15元/千克)需6000元。1个农民一年饲养出栏20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2万元左右,净收益在2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打工,一人无需投资1年也可以挣到2万元左右。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肉牛产业整体效益的下滑,除了一些现实的原因外,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分析和解决。
    2.1 随着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民的解放,肉牛养殖在农民致富门路的选择中处于劣势地位。 千家万户饲养一直是我国肉牛养殖的主体形式,农户饲养肉牛既可在在农忙时用作劳役,又可出售犊牛增加收入。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肉牛的役用功能开始被机械化所代替,同时养牛所需的作物秸秆饲料也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而被直接还田。饲养肉牛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其地位发生了由“必须”到“可选”的变化。决定年轻一代农民是否选择肉牛养殖业作为致富门路的标准是,饲养肉牛是否具有比较效益。据我们在安徽省和山东省的实地调研,目前年轻一代农民首选的致富门路是进城务工,而养牛是无奈之举。许多农民说:一家养一、两头牛,投入大,见效慢,倒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挣钱快,而且肉牛养殖又脏、又累,还麻烦,人畜混居,卫生环境差。而外出务工 远比在家搞养殖挣钱多。山东省乐陵市的一个村共有 260 多户, 2004年每户都还饲养至少一头母牛,而现在全村只剩下10头母牛了。
    2.2 肉牛的生物学特性造成饲养周期长,单位成本投入大。 牛是单胎性哺乳动物,受孕率一般为 80% 左右,一头母牛每年只能产一个犊牛。与多胎的猪相比,牛繁殖数量少,生产周期长。饲养一头本地品种黄牛从受孕到出栏一般要36个月以上,杂交牛也要18个月时间,见效慢,农民不愿意养。同时,购买一头牛的成本投入要5000-6000元,投入成本高,一般农民家庭负担困难。
    2.3 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 我国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农户养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但是,由于肉牛产业周期长、试验场地难找,试验难做,出成果慢,目前从事这个领域科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已经越来越少。根据对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动物营养专业研究生情况调查发现,近 2 年搞肉牛营养课题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为4人和3人,而3年前这个数字为8人。

上一篇: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肉牛养殖下滑的原因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