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我国养猪业不难看出,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其它诸如疫病问题,大起大落等等均源于我国养猪业缺乏“顶层设计”(Top down),缺乏依据中国国土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水,粮食等)的承载力,社会生活需求,猪业生产潜力等制订的总体蓝图,从而形成无序发展的结果。 3 中国养猪业环保的根本出路在于减群减排 3.1 不可走末端治理之路 末端治理是既成事实后再来治理排污的方法,其特点是出现一个治理一个的被动行为,治理点极为分散,与治理工业排污比较,治理难度大得多,治理成本高,缺乏长期监督机制,治理效果差。中国治理养猪业排污必须走正本清源之路。 3.2 减群减排是根本的出路 所谓减群减排就是逐步将现有的牲猪存栏5亿头消减为3.5亿头,能繁母猪控制在2800万头,届时可减少排泄物2.1亿吨,减排25%。 减群1/3后,其总体效应必将大于1/3,不仅排污减少1/3,节约社会资源是非常惊人的。一头母猪的资源消耗量是六个人的资源消耗量的总和,减少1500万头母猪就创造了9000万人生存的资源。如果说袁隆平为十三亿国人吃饭问题做出了辉煌的贡献,那么再节约可供9000万人生存的资源的奇迹应该由中国养猪人来创造。 只有遵循减群的指导思想,才有“顶层设计”的科学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的养猪业必须实现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这不仅是减排环保的需要,更是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 有人担心,减群后能满足社会需求吗?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在24-26头,而我国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约15-16头,只要将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提高到22-24头就可以满足消费。关键是国家要有养猪业的“顶层设计”,要用真正的科学技术武装养猪业,如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Velos系统)等等,而不是伪技术。据我国第一个应用Velos系统的新湘农公司应用一年的结果看,他们已达到头均母猪年提供商品猪26头。无论人们相信也罢,不相信也罢,但愿人们记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铭言。 4 排污处理的方式 我国的国情是养殖模式多样并存,大小并存,集中与分散并存,因此排污处理方式亦应因地制宜,千万不可一刀切。 干湿分离,干粪祛臭后制成有机复合肥,液体部分经发酵利用沼气,酵后液回田;适合发酵床的地方可采用发酵床;散养户可推行农家沼气池,或搞小型立体农业。 作者在荷兰看到的粪与污水被专用车抽走并直接灌注回田的技术值得尝试推广。该技术不需要占大片土地修建沉淀池、发酵池、气柜,也不需要大量的木屑垫料与菌种,只需要有这样一支专业公司在大型猪场集中之地运作即可。这种特型车的生产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当然,运作这一环保新技术有诸多环节与问题需要解决,但作为一种崭新的思路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启发。 氮元素是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减少氮的排除,不仅达到减排的目的,而且可以用于加快生长,那是养猪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功能性添加剂“丝兰宝”就能做到这一点。添加150克/ 吨,七天就能减少70%以上氨的排放,还能增强猪体的血氧水平,大大改善猪群的健康水平与抗病力,是集约化养猪条件下不可多得的环保型添加剂。 作者相信,只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认识,统一认识,做好“顶层设计”,中国养猪业一定能成为没有孽障的辉煌的产业。 |
下一篇:中国养猪生产的新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