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种公猪配种能力、精液品质的优劣和利用年限的长短,不仅与饲养管理有关,而且取决于初配年龄和利用强度以及正确的配种方式。 3.1 公猪初配年龄公猪性机能的发育分为初情期和性成熟2个阶段。性成熟之前,就有一定的性表现,甚至有交配动作,但还不同于真正典型的性行为。往往不射精或精液中无成熟的精子。公猪在5~6月龄性成熟时,虽然具备了正常的繁殖能力,然而身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此时开始配种则精力消耗很大,必然缩短公猪使用年限,而且受胎率也低。合适的初配年龄,我厂一般8月龄体重达120kg以上时开始配种。但对种公猪也不宜使用过晚,不仅经济上不合算,而且使种公猪烦燥不安,影响性欲,不利于正常发育,甚至造成自淫等恶癖。 3.2 初配公猪的训练由于小公猪多是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往往没机会学习如何爬跨母猪并与之交配。如果遇上发情不太好的母猪或将其与许多母猪置于一栏的话,如果有数次不成功的尝试,很可能丧失再交配的勇气。因此青年公猪的首次配种,需要一位有经验的配种员,保证其交配成功。初次交配应选择体小的经产母猪,并且发情很好,公猪爬跨后不要急于手握阴茎,要等阴茎几番试探未成时,再用手协助交配,防止公猪不习惯而退下来。对有性欲不爬跨的公猪,要用手轻轻按摩阴茎,待情绪高涨时,协助其爬跨交配。 3.3 种公猪的使用公猪按品种、年龄、体质合理使用,尽量使用青年公猪配种。1.5岁以上公猪每周可配种4~5次,2~5岁公猪每周可配5~6次,当配种完成后公猪休息2~3d,方可再配种;配种后填写公猪使用卡。配种使用间隔:壮年公猪休养2d,青年公猪休养3d,所有公猪休养天数要多于配种次数。健康公猪休息天数不得超过2周,以免发生繁殖障碍。久未使用的公猪配种后,要加强复配。对于性欲差的公猪,可用前列腺素促进性欲。肌注175μg氯前列烯醇,在10min内可使交配行为增加,公猪正常爬跨、射精。但在炎热夏季,注射前列腺素可造成公猪过热,此季节严禁使用。老龄种公猪应及时淘汰。种公猪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种公猪的配种能力,使种公猪体质结实,体况不肥不瘦,精力充沛,保持旺盛的性欲,精液品质良好,提高配种受胎率。 3.4 正确给猪配种给猪配种最好在早饲和晚饲前1h,进行交配。最好远离公猪舍以免引起其他公猪骚动不安。交配时应给予必要的辅助。当公猪爬上母猪后要及时拉开母猪尾巴,避免公猪阴茎长时间在外边摩擦,受伤或引起体外排精,交配时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喊叫和鞭打公猪。 在配种时碰到公母猪大小不配套时,要选择斜坡的地势调整。交配结束后用手轻轻按压腰部,不让其弓腰或立即躺卧,防止精液倒流。配种后不要立即洗澡和喂饲。 公猪是多次排精的家畜,一次交配时间长达15~20min,射精时间累计5~6min,体力消耗较大。一般不必控制,任其配完退下。但当配种量大且较为集中时,为减少体力消耗,则可把每次交配的射精次数控制在2次为宜,到时可赶母猪向前走动,让公猪自然滑下来。公猪射精可根据肛门是否波动来判断。 3.5 种公猪的运动2d不参加配种的公猪,要场内运动800~1000m,可以通过试情来完成。运动和配种均要在食后0.5h进行。 4 防止公猪的早衰种公猪必须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精液和强烈的性机能,才能保证公猪配种能力,延长使用年限。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配种技术掌握得不好等原因,常常会使种公猪早期衰退。 4.1 早衰的原因4.1.1 配种过早易引起公猪未老先衰。为此必须克服早配,作到适龄配种。 4.1.2 饲料单一,青饲料过少,种公猪营养不良或因配种过度,造成公猪提前早衰。为此应利用质量可靠的预混料,以及氨基酸含量齐全的蛋白质,配制成全价料,并要严格控制配种次数。 4.1.3 长期圈养运动不足,或能量饲料过高,使公猪过肥,性欲减弱,精液品质下降,丧失配种能力。为此要饲喂优质全价料,保证公猪每天做4~8km的充分运动,以降低膘情,保持旺盛的配种能力。 4.1.4 公母猪同圈饲养存在弊病。由于经常爬跨接触,不仅影响食欲和增长,更容易降低性欲和配种能力,减少使用年限。为此种公猪必须单圈饲养,保持环境安静,免受外界刺激,不使公猪受惊。最好使公猪看不见母猪,听不见母猪声,闻不到母猪味。 4.2 种公猪的淘汰种公猪年淘汰率在33%~39%,一般使用2~3年。种公猪淘汰原则:淘汰与配母猪分娩率低、产仔少的公猪;淘汰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的公猪;淘汰有肢蹄病、体型太大的公猪;淘汰精液品质差的公猪;淘汰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淘汰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淘汰4分以上膘情公猪。每月统计1次每头公猪的使用情况,包括交配母猪数、生产性能(与配母猪产仔情况),并提出公猪的淘汰申请报告。 5 要搞好种公猪疫病防治首先根据本厂特点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并按时实施。特别要搞好春秋2次预防接种,并注意检查疫苗质量,注意更换注射针头。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猪舍内外环境。经常观察种猪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早诊治。 |
上一篇:影响鸭配种性能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集约化猪场母猪发情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