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5月5日发生在墨西哥和美国的2009A/H1N1流感,已造成共计36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疑似病例4772例,21个国家确诊病例1157例,造成墨西哥和美国27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流感大流行级别提高到5级。美国、加拿大等已经宣布国家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初步研究认为,引发流行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杂合体。由于当前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能力尚不完全清晰,以及当初命名为“猪流感”,引发了全球人们对猪和猪肉的恐慌,短短的时间内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已初显端倪。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病例,但不排除疫情传人的可能。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要科学而冷静地应对这场危机。 1.猪流感的概念和定义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猪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鼻腔、眼有分泌物等。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我国猪场时有发生。单纯猪流感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很低,而混合或继发感染,如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细菌病原等一起则可导致严重的发病与死亡损失。如无并发症,病猪一般很快康复。该病的发生有季节性特点,常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及寒冷的冬季。 猪流感主要是由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引起,这两种亚型病毒稳定存在天我国猪群中。最近的监测发现我国还存在H1N2流感病毒。 2. 对2009/H1N1流感病毒的初步认识 在发病的初期,由于人们对病原体的认识有限,发现引发流行的病毒基因与猪流感病毒同源性较高,而将该病称为“猪流感”。但由于没有直接从猪体内发现相同的病毒,并且也末见猪发病的报道,“猪流感”这一称谓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尤其在动物卫生领域。另一方面,该称谓很容易误导人们,给普通老百姓造成吃猪肉容易感染猪流感的错觉,使许多人“谈猪色变”。为了避免引起误导,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当日起,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疫情,而开始使用“A/H1N1流感”一词。随之,我国也不再称之为“人感染猪流感”而改为“甲型H1N1流感”,并将该病纳入《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依据美国科研人员公布的引发2009/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初步进化分析认为,该病毒是一种杂合病毒,是由北美猪流感病毒和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杂合而成,病毒的8个基因片断中6个基因片断属于北美猪流感病毒,2个片断来自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但分析中我们发现,该新病毒不是简单地由北美猪流感病毒和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杂合而成。病毒的8个基因片断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变异,也就是说病毒的8个基因片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后而产生了这种新病毒变异株,这种变异病毒获得了在人间感染与传播的能力,从而引发了这次流行。 作为从事流感病毒研究的工作者,作者认为,尽管WHO有“A/H1N1流感”代替了“猪流感”,国内也采用“甲型H1N1流感”,但该称谓仍存在欠缺之处。历史上,引起流行的流感通常以引起大批人群发病的地区来命名,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用“甲型H1N1流感”或“甲型流感”都难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区别。 3. 我国猪流感病毒的特性 根据发表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猪流感的发生状况较为复杂。我国猪流感主要以H1N1、H1N3两种亚型为主,最近又发现H1N1和H3N2两种亚型病毒重排主物即H1N2病毒。H1N1亚型又分为经典H1N1、欧亚类禽H1N1和类人H1N1亚型; H3N2亚型SIV主要是类人毒株,我表现为人离二源或人、禽、猪三源重排病毒,研究表明,H3N2亚型重排病毒在猪群中呈现流行优势。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猪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与报道。这种状况给我国猪流感的防控制带来了困难。 自1991年在我国分离到经典H1N1 SIV以来,该亚型病毒一直存在于我国猪群中。在2000年之前,猪群中发生H1N1亚型SI的报道很少,而自2000提后经典H1N1亚型SI的活动显著增高,关于病毒分离报道的文章较多;2004-2006年间有类人H1N1在我国群中出现。我们的调查表明,自2007年起,我国开始出现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并在2008年已在多个省地能够分离到。与经典H1N1 SI相比,欧洲类H1N1 SIV 表现出更强的选择优势。因为自1979年开始,欧洲首先出现类禽H1N1亚型SIV之后,经典H1N1亚型SIV在临床上消失而逐渐被类禽H1N1亚型SIV取代。 |
上一篇: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控知识问答
下一篇:奶牛“两病”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