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猪能长多少瘦肉,或者说屠宰后瘦肉率的高低,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受猪种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但饲养瘦肉型猪,如不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方法,也是难以充分发挥其多长瘦肉的优势的。因此,要提高养猪瘦肉率,生产上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选择优良品种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脂肪型猪或地方品种猪瘦肉率一般为38%~45%,经过用杜洛克等优种猪杂交的后代瘦肉率可达55%,而饲养杜洛克、长白,约克夏或其他瘦肉型猪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可达64%以上。因此,选择饲养外血型杂交猪种,是提高瘦肉率的基础。 优化饲料配方优化饲料配方,重点要在调整配方中的蛋白质水平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要依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调配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各生长阶段日粮中蛋白质的最佳水平是:开食期即体重在10千克~20千克时为22%~20%;生长期即体重在40千克~60千克时为19%~16%;育肥期即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时为16%~14%。同时,注意补喂充足的新鲜青绿饲料。通过调整和优化各阶段的日粮配方,有效地加速育肥前期的生长速度,优化料肉比,抑制育肥后期脂肪的增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瘦肉率。 提高饲养水平子猪阶段饲养要抓“四食”过“四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护理过好下痢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放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千克前放开饲喂,让其能吃多少喂多少;60千克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人为控制营养水平和采食量,以利瘦肉的生长积累。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克~120克,而60千克以后高达120克~378克。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可减少脂肪沉积。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试验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转化,一方面是生理要求,另一方面也便于饲喂;湿拌料,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小猪阶段50千克前4次;中大猪阶段50千克后3次,饮水不限。做好疫病防治,传统的养猪方式,受疾(疫)病威胁和危害较大,不利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养猪陋习,运用先进的养猪技术,并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环卫及消毒工作,以提高瘦肉型猪的出栏效率。 适时出栏屠宰掌握屠宰时机,既可提高胴体瘦肉率,又能提高养猪总体经济效益。屠宰体重的确定,要全面考量胴体品质和养猪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兼顾瘦肉率、屠宰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效率。生产所说的“适宜的屠宰时期”,亦即“适宜的屠宰体重”。一般瘦肉型杂交猪以90千克~100千克体重为宜。据试验:每增重1千克肉大约要耗掉27千卡以上的能量,而增长1千克脂肪(油)则要耗掉70千卡以上的能量。即增长1千克油所耗饲料是增长1千克肉所消耗饲料的3倍。可见,“肥猪越大越赚钱”是不对的。一般品种猪毛重达到90千克时出栏为最佳,而三元杂交猪即使到110千克毛重出栏,一般不会降低胴体等级,而可能更适合消费者对“肥中有瘦、瘦中有肥”的肉质要求。 |
上一篇:夏季猪场消灭蚊蝇经验介绍
下一篇:养猪场夏天喷雾降温措施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