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内容集中在布鲁氏菌分子致病机理和弱毒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在基础研究方面,为筛选不同种布鲁氏菌毒力因子基因,研究室通过转座子突变技术构建布鲁氏菌突变株文库4万余株,目前从文库中筛选弱毒菌株423个、粗糙型菌株677个,并经反向PCR方法鉴定该菌新型毒力相关基因56个、致粗糙型突变基因43个。为了确定毒力基因的作用机制、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特性,构建38个毒力相关基因缺失突变株和24个粗糙表型相关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其互补菌株,对这些菌株的研究发现otpR操纵子主要功能是负责布鲁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相关基因缺失后布鲁氏菌在体内外被迅速清除,因该操纵子在哺乳动物体内不存在,有望作为药物作用靶点;另外更重要的发现是七个基因如布鲁氏菌耐酸性基因、休克蛋白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等缺失突变株经小鼠体内毒力和免疫保护效力试验证明与现有疫苗菌株相似或保护效果更佳,系统评价后有望成为新一代疫苗候选菌株;11种不同的致粗糙表型基因缺失菌株在小鼠体内毒力明显降低但程度不同,免疫保护试验为菌株筛选提供了选择指标,有望成为又一类带有免疫学标记的、能够区别疫苗免疫动物和临床感染动物的疫苗候选菌株。 在应用研究开发方面,为了获得布鲁氏菌的优势免疫原,我们克隆表达外膜蛋白96种、分泌性蛋白36种,筛选出变态反应性蛋白9个,这为进一步改造疫苗菌株、降低其变态反应性奠定基础,而布鲁氏菌优势蛋白免疫原筛选和鉴定正在进行中。为了研发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疫苗,我们对构建的60余株布鲁氏菌疫苗候选株,通过小鼠评价鉴定了布鲁氏菌标记疫苗候选株12个,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正在组织申报3项;申报转基因微生物生物安评价中间试验5项;所有候选菌株在靶动物和非靶动物相关评价正在进行中。 五、总结 1.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病,在国际上被列为二类生物恐怖战剂,其发病机理复杂、群体感染后难以净化根除,对布鲁氏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十分必要,但研究过程中该菌是历史上感染科研人员频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之一。因此,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该项研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并实施强有力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相信我国政府也即将能够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为布病防控研究献身。 2.布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净化根除的疾病,发达国家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希望我国科技工作者或布病防控专员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布病净化根除的经验,在我们自主防控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制订我国动物布病净化根除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推进布病防控工作的进行。 3.虽然布病是一种可以净化根除的疾病,但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动物检疫-扑杀-补偿等综合技术措施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而有些国家虽然采取相同措施,经过相同时间,但目前仍然未能根除。因此,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树立长久观念,同时更需要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布病防控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略) |
上一篇:坚决从源头做好家畜“布病”防治
下一篇: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症状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