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区特点与发展方向 1.中原肉牛区 (1)基本情况。中原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每年可产3860多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1360万吨左右,仍然有约50%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地方良种资源,也是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我国5大肉牛地方良种中,南阳牛、鲁西牛等2个良种均起源于这一地区。该区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饲料资源基础。中原肉牛区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方便,紧靠“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销衔接紧密,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未来发展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业,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2.东北肉牛区 (1)基本情况。东北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较早、近年来成长较快的一个优势区域,包括5个省(区)的60个县,其中吉林16个县、黑龙江17个县、辽宁15个县、内蒙古7个县(旗)和河北北部5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约11.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85亿亩;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每年可产约5900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1600万吨,但仍有50%以上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饲料原料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肉牛生产效率较高,平均胴体重高于其他地区。区域内肉牛良种资源较多,拥有五大黄牛品种之一的延边牛,以及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红牛等地方良种。近年来,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步伐进一步加快,育成了著名的“中国西门塔尔牛”,成为区域内的主导品种。同时,该区域紧邻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牛肉进口国,发展优质牛肉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牧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完整的牛肉生产和加工体系。 3.西北肉牛区 (1)基本情况。该区域是我国最近几年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型区域,包括4个省区的29个县市,其中新疆自治区16个县(师)、甘肃省9个县市、陕西省2个县和宁夏2个县。该区域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2亿亩;各种农作物秸秆1000余万吨,约40%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主要特点。本区域天然草原和草山草坡面积较大,其中新疆被定为我国粮食后备产区,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拥有新疆褐牛、陕西秦川牛等地方良种,近年来引进了美国褐牛、瑞士褐牛等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疆牛肉对中亚和中东地区具有出口优势,现已开通14个口岸,为发展外向型肉牛业创造了条件。本区域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开展肉牛育肥时间较短,饲养技术以及肉牛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西北地区牛肉需求,以清真牛肉生产为主;兼顾向中亚和中东地区出口优质肉牛产品,为育肥区提供架子牛。主攻方向是健全肉牛良繁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饲料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牛肉质量;培育和发展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本区域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4.西南肉牛区 (1)基本情况。该区域是我国近年来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型肉牛产区,包括5个省市的67个县市,其中四川省5个县、重庆市3个县、云南省的35个县市、贵州省的9个县市和广西的15个县市。该区域拥有天然草场面积1.4多亿亩,每年可产3000余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其中超过65%的秸秆有待开发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草山草坡较多,青绿饲草资源也较丰富;同时,三元种植结构的有效实施,饲草饲料产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为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基础。主要限制因素是肉牛业基础薄弱,地方品种个体小,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
下一篇: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