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和路径

时间:2022-06-20    点击: 次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研究中心    作者:刘年艳 - 小 + 大

(八)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短板

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条件和能力较弱,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扩散等问题仍然突出。在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普遍相当落后。如贵州省水城县营盘村的茶产业、猕猴桃产业、蔬菜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猕猴桃和茶叶种植园区的田间道路、灌溉等都还非常缺乏。云南省昭阳区、鲁甸县、永善县分别有68%、75%、80%的果园不通路,68%、88%、90%的果园不通水,缺水问题严重,果园间道路状况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智能化与数字化特色产业需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营成本较高。

五、注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律

(一)根植乡村

根植乡村就是要发挥乡村优势,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发展的四个结合。

首先,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依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推进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多功能性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多元化发展。注重手段与技术的创新。走多元素融合,多产业相“+”之路,以融合创新推动特色产业资源创新。形成产业性、产品性及公共性质资源的有机衔接,以优质的乡村资源支撑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其次,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农民的短期利益要从增加收入,开辟就业渠道开始。长远利益要着眼利益机制构建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将乡村特色产业真正办成农民致富的产业,同时,通过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培育起农村土地专家,提升乡村人才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农民稳定的可持续的收益能力,必须加快完善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创新,调动广大农户发展乡村产业的积极性。将乡村特色产业创建与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以达到孵化与培育农民创业能力的目的。

第三,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与乡村社区的结合,要立足乡村社区的发展。目前,乡村社区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产业、集体资产、人心相对分散;二是公共治理相对缺失;三是面源污染遏制相对困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是要通过推动“三变”实践创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增强物质基础。创新乡村公共产品产业化的实现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使乡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创建者,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发展绿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宜居,创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乡村。

第四,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主导性的优势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加大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力度。创建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着眼全产业链培育,打造产业生态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示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足、引领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农业产业链条的生产性服务组织,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引领市场

首先,面向市场需求。一般性的市场由区域市场、人群市场、时间市场来组成。面向市场,就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这是创建市场导向的乡村特色产业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其次,创新市场策略。制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一般市场的需求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延续性的需求、现实需求、潜在需求。要做好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分析不同性质的需求市场,在此基础上,研究每个市场的一般需求、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的发展状况,由此制定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引导市场发展的策略。产品的迭代创新方式是保证市场策略实施的重要路径。

上一篇:赵德峰:畜牧业的战略思维

下一篇:从无疫省创建看畜牧业现代化之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