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和路径

时间:2022-06-20    点击: 次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研究中心    作者:刘年艳 - 小 + 大

(二)全而不精

特色农业产业虽然种类繁多,且大多小有名气,但真正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主导地位、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尚未形成,尤其是各类特色产业均为其它地方也有发展的低技术门槛类产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特色产业种类过于繁多,政府部门在引导支持中力量较为分散,没能将项目、资金集中于优势项目中,呈现出“撒胡椒面”的支持状态,扶持效果不算显著。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多数乡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乡村产业聚集度较低,仅有28%的乡村产业集中在各类园区。

(三)小而不大

从县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特色产业,一是基地面积不够,如有的县发展最多的猕猴桃、魔芋等产业,实际面积仅为6、7万亩,茶叶经过近年的恢复性发展,总面积也不超过3万亩。二是企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大多数茶叶、药材、特色食品等产业的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规模均不超过1000万元。由于龙头企业的块头小、规模较小,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不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带动相应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政府主导的现象,同市场运行规律有所冲突。三是市场容量较小。农产品职业经理人的销售人才群体缺乏,市场低层次的供求矛盾始终没有缓解。“一产就多,一多就乱,一乱就弃”的发展规律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规模始终存在发展的瓶颈,因为销售市场有限,而不敢盲目扩大产业规模。

(四)粗而不细

产业链条仍然较短。总体情况是,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大多数特色农业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的阶段,缺乏深加工产品,如药材、高山蔬菜、猕猴桃、土鸡、速生丰产林等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受限制。比如,由于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猕猴桃企业无法在保质期内完成干鲜果销售,导致大量猕猴桃积压变质,给种植户和经销商带来了严重损失。产业链不完善,在有些地区,没有一个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包装、广告设计、产品检验、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制约。

(五)产业要素活力不足

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六)缺乏科技与创意支撑

一是缺乏科研院所+。小产品的产业,由于普遍规模小,科研项目少,又找不到合作伙伴,难以实现真正的科技支撑。行情高涨时,农户笑逐颜开,赚个盆满钵满。行情低落时,大家伙愁眉不展,毫无办法,赔个净光,任其自生自灭。二是能工巧匠有待提高水平。有些有特色产业的村里没有技术人员,产业的背后更没有技术团队及科研人员的支撑,村民们自认为抱了个“金饭碗”,也不外出学习考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三是乡村特色新产业的发展,创新支撑严重不足,缺乏创意支撑。在发展休闲旅游时,模仿多,真正具有市场价值创意活动比较少。缺乏依据市场需要的持续的创意技术作为支撑。

(七)利益连接机制有待完善

一般一个特色产业农户靠的是单打独斗式经营,只顾埋头拉车,行情好时盲目增加面积,一窝蜂式地扩大生产,常规的农产品一般是,多数时候是买方市场,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链接不稳定。在小农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始终受二个规律的支配:市场好了,农户自干,市场差了,农户找企业,找政府。不大的范围内,大家争相生产,抢占市场,而且各自为战。行情一好就扩大,一扩大就滞销,一滞销就放弃,一放弃,又上涨,周而复始。小农生产的行为是依据周边区域性的或者是人人相传的“行情”来决定生产,由此,分散的农户就会在市场行情的“引诱”下,加快生产,短期内形成宏大的未来生产供给。造成低水平的滞销,反之,又形成短缺。这是小农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农产品供求规律。发展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需要组织农民一起组团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一起选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一起共享市场信息,一起抵御市场风险,保证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上一篇:赵德峰:畜牧业的战略思维

下一篇:从无疫省创建看畜牧业现代化之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