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奶牛蹄叶炎的致病机制与防治技术

时间:2022-05-1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罗可亮 - 小 + 大

摘要:奶牛蹄叶炎广泛存在于我国奶牛养殖业中,青年牛与年龄较小的产奶牛易患病,一般都是小规模发病,群发情况较少。患病奶牛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站立困难,产奶量下降,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奶牛蹄叶炎发病的机制研究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为对奶牛蹄叶炎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蹄叶炎;发病机制;防治技术

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产奶性能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奶牛大规模的疫病已经被控制,但是有些疾病具有原发的特点,不属于疫病,但长期存在于奶牛养殖中。奶牛蹄叶炎就是一种原发类疾病,长期存在于奶牛养殖中。其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防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患病后牛的病程较长,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治疗达到痊愈较困难。统计表明,牛的蹄叶炎主要发病在胎次较低和产奶量高的青年奶牛中,在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更高。我国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22.3%左右,国外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也较高,泰国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39.25%,印度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75.32%,美国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22.99%。奶牛蹄叶炎造成奶牛肢体障碍,产奶量损失巨大,给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提高人们对奶牛蹄叶炎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奶牛蹄叶炎的研究成果,为奶牛蹄叶炎的研究提供参考,避免奶牛生产中疾病的发生。

1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分析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病因现在还不明确,但在综合大多数病例的相关性分析后,认为奶牛的蹄叶炎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饲料的营养供给、体内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的调节、饲养环境、遗传因素等原因。

1.1 饲料营养供给因素

在研究中发现,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的情况下,瘤胃内的乳酸含量会过量,造成瘤胃酸中毒,乳酸直接再进入血液循环,这增加了血液的浓度,造成血管扩张,细胞间隙变大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进入血管内数量,造成血管发炎。

饲料蛋白质含量比例不合理也会引起奶牛蹄叶炎的发生,在研究中发现长期使用玉米豆粕型饲料作为精料补充料的奶牛蛋氨酸含量如果过高的话,会使血小板的活化因子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强。

饲料中的低聚糖如果过量可以增加奶牛蹄叶炎的发生,在对奶牛进行低聚果糖的灌注试验中,发现连续10d内进行瘤胃灌注,奶牛发生奶牛蹄叶炎的几率在85%左右,所以低聚果糖在饲料中的含量与奶牛蹄叶炎发生有直接关系。

在不同的精粗饲料饲喂条件下,使用高精粗比的饲料奶牛的蹄叶炎发病率较高。粗饲料的使用中,青贮饲料占的比例越大奶牛患有蹄叶炎的风险越大。使用TMR饲料饲喂奶牛较精粗饲料分开饲喂的蹄叶炎发病率低。先精饲料和先粗饲料的饲喂方式奶牛发生蹄叶炎的几率差异不显著。

饲料中的铁供给量过高的情况下,奶牛的血清及蹄角质中铁的含量升高,钙、磷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磷比值降低,造成牛蹄角质中镁含量低于正常奶牛,这说明蹄叶炎的发生与体内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

1.2 体内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因素

内毒素是引起体表皮肤表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内毒素的作用中,会引起机体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量增加,引起皮肤表层基底膜发生病变,引起奶牛的蹄部蹄叶炎的发生。研究还发现,内毒素还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使血管的韧性降低造成破损,从而引起奶牛蹄叶炎的发生。

生物机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控制着机体的免疫反应,在对生物活性物质组胺的研究中发现,奶牛的组胺含量过高会加快奶牛蹄叶炎发生的病理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组胺能够活化酶类物质,包括蹄基表皮的金属蛋白酶,增加细胞炎症因子的反应。但生物活性物质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

上一篇:奶牛皱胃变位手术中遇到腹腔内粘连的处理

下一篇: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