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非洲猪瘟病毒在野猪尸体内的存活研究

时间:2021-10-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卫中心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本研究期间采集的所有尸体中,无论掩埋时间和尸体状况如何,均未分离出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这一结果相当出乎意料,可能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
所获得的样品材料由于样品组织的较强分解状态和白骨髓的高脂肪含量,对血细胞吸附检测具有一定困难。为减轻样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病毒盲传并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在直接检测的条件下,样品在2小时后从细胞层中取出,避免可能的毒性作用造成的损害。但是,不能排除试样材料对检测灵敏度的负面影响。通过给活猪注射样品来检测病毒传染性的生物学试验通常敏感性更高(Petrini 等人 2019;表1)。已有研究表明,即使此前在病毒分离中检测的样品呈阴性,活猪仍可能已经通过口腔感染非洲猪瘟病毒(Niederwerder 等,2019;Petrini 等,2019)。但由于动物保护的原因以及样品数量少,未尝试这方面的研究。
另一个影响病毒稳定性的因素可能是样品尸体分解过程中的未知条件。在已发表的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稳定性研究中,样品通常的存储标准环境不同于实地条件。立陶宛属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3°C,最温暖的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2°C。全年至少有4个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Bukantis, 2001)。与空气温度相比,夏季土壤表面平均温度升高3-6°C,冬季平均降低零点几度,取决于植被和湿度(Juknevičiūtė & Laurinavičius, 2008)。所有取样的尸体至少掩埋了一个夏季,如果掩埋时尸体已经腐烂(见图2),可以认为暴露在室外条件下的时间更长。非洲猪瘟病毒为热敏感(Plowright & Parker, 1967)病毒,约20天后在37°C下失活(Mazur-Panasiuk, Zmudzki,& Wozniakowski, 2019)。因此,考虑到尸体在分解期间的温度升高(室外温度为23℃的情况下温度上升超过32℃),似乎不太可能在分解期间有效灭活病毒(Johnson, Mikac,& Wallman, 2013年)。尽管如此,由于本研究中对野猪死亡时传染性病毒的存活和滴度尚不清楚,很难证明其失活,需要进一步研究。
5 结论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稳定性,感染病毒的野猪尸体被认为是非洲猪瘟病毒在当地栖息地蔓延和维持的主要诱因。然而,本研究并不能证明在掩埋的、分解状态不同的野猪尸体中存在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这一结果出乎意料,但考虑与死于非洲猪瘟的野猪接触的活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应谨慎对待这一风险。但也有可能低估了野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等其它感染源。此外,如不能安全地收集尸体并将尸体运到焚烧厂,适当掩埋野猪尸体可作为处理野猪尸体的替代方法,也是缓解非洲猪瘟病毒在栖息地传播的一种安全措施。

上一篇:尾部采样方法在非洲猪瘟样品采集中的应用

下一篇:非洲猪瘟弱毒株肆虐下猪群正确采样的方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