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一例成功“拔牙”复养后的反思

时间:2021-02-22    点击: 次    来源:今日养猪    作者:孔旭东 - 小 + 大


  (3)本案例在处理过程中,除1头约90kg的育肥猪死在栏舍外,所有处理猪均为电击致死后,用密封袋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病毒扩散的风险。

  (4)做到“2个24小时内”,即24小时内对所有猪只采样完毕;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对所有阳性猪、可疑猪于24小时内全部处理完毕,把病毒传播和扩散的几率降至最低。

  2.2 加强消毒,冷“静”处理

  由于发病猪对外排毒,采样时可能不小心引起污染,导致环境病毒载量加大,所以选用品质过硬的消毒剂、加强消毒、科学消毒、使用正确的消毒方法等非常重要。猪场保持每天2次的全面消毒(包括带猪消毒),虽然有过度消毒之嫌,但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对成功“拔牙”有着重要作用。

  “拔牙”期间,不冲栏、不清扫、不注射、不转群、人员不串舍、不进出猪场,一切冷“静”处理,全场处于静默状态直到猪场平稳,以“静”制动,目的是减少人和猪的接触,减少粉尘和气溶胶的产生,减少应激,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

  2.3 方案科学,落实到位

  2019年9月22日当天制定“拔牙”方案,包括监测、感染猪处置、物资采购、人员安排等。9月22日至10月22日,笔者连续在猪场内亲自落实各项措施,督促所有人员严格操作,清除所有遗漏风险点,确保“拔牙”过程中病毒尽量不向外扩散,每个环节的消毒到位、有效,人员管理按实施方案中的要求落实、落细。

  3 “拔牙”总结

  经过“拔牙”的猪场要做到长久稳定生产,有3个前提:(1)要堵截新的病毒入场,并尽最大可能减少场内的病原交叉污染和扩散途径;(2)要将场内病毒载量降到最低;(3)必须提高猪群口鼻黏膜屏障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感染阈值。

上一篇:非瘟防控的新问题及新方案

下一篇:我国当前非洲猪瘟低毒力自然变异毒株整体情况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