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辽宁省养殖环节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时间:2020-10-3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崔基贤,于本良 - 小 + 大

3.5 可疑病例发现至确诊时间间隔对疫情防控的影响

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发现 ASF 疫情的地区。疫情发现之初,虽然之前每年都组织开展 ASF 防控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但由于我国历史无疫,应对 ASF 疫情的实际经验相对匮乏,仅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具备确诊能力,且确诊之前还需要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因此自现场发现至实验室确诊间隔时间较长。特别是首起疫情报告后,全国各地大量疑似病例样品短期内集中送达确诊实验室。而样品运输和实验室检测均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大量疑似疫情无法确定是否应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疫情处置过程中,实验室结果通报越早,越有利于疫情防控,且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但早期的实验室确诊程序,客观上未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需求。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验收后,省级和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才具备了 ASF 诊断能力。《非洲猪瘟应急实施方案(2020 年第二版)》明确规定:“疑似病例样品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复检,检出 ASF 病毒核酸的,应将疑似病例判定为确诊病例。”这大大缩短了确诊时间,促进了 ASF 疫情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置。

3.6 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关键风险因素管理

辽宁省各疫情场(户)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存栏小于 500 头的生猪饲养场(户)个体发病率显著高于存栏 500 头以上的猪场,存栏小于500头的场(户)病死率也相对较高。这种差别提示,ASF 的传播扩散与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相关。存栏较少的散户和中小规模猪场普遍缺乏生物安全意识,管理水平较差;而存栏较多的猪场大多具备一定水平的生物安全观念和知识,建立了一些生物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备了一些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对疫情在场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针对 ASF 传播关键风险因素的管理措施缺失,将导致 ASF 的传入和扩散,如泔水饲喂、出猪通道、出猪台、外来车辆管理、人员进出管理、苍蝇、老鼠的控制等。

上一篇:山东乳山发现进口冷冻猪肉制品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下一篇: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