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环境控制 > 文章

李保明:创新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关键技术

时间:2019-01-02    点击: 次    来源:国际家禽    作者:李保明 - 小 + 大

经过10年发展,从蛋鸡育种到标准化养殖,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国际瞩目的创新成果。其中,由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主持自创的蛋鸡网上栖架立体散养新模式,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福利养殖模式,又能满足欧盟福利标准,并能提升蛋鸡福利养殖与健康水平。与之相关的“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其设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成果先后获得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如今,此模式已在国家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中成功应用。

李保明同时担任体系生产与环境控制功能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主任、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李保明在接受《国际家禽》专访时表示,动物福利不只是一种理念,它最直接体现的是技术进步,欧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推进实施蛋鸡福利养殖新模式,并非单单为了提升动物福利水平,而是通过改善养殖空间环境来提升蛋鸡健康与生物安全水平,进一步实现无抗生产促进绿色高效转型。如,德国Büter农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实现4万只立体散养蛋鸡 “100周产500枚鸡蛋”的生产成绩,一经报道即引起全球蛋鸡业界的极大关注,其鸡群饲养时间平均为101.3周龄,只鸡平均产蛋量达517.4枚,平均采食量118克,平均蛋重61.3克/枚。

1、在环境控制领域,体系10年建设给蛋鸡产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李保明:从2008年体系成立至今的10年,在环境控制领域给蛋鸡产业带来的改变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人们对环境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和理念转变,因为环境控制是需要增加设施设备的投入还有运行费用的提高,10年前,蛋鸡产业主要依靠小散户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养殖户对环境控制普遍重视不够,鸡舍建筑设施简陋,环控技术与设备不配套,环境控制基本难以满足蛋鸡健康养殖的需求,频繁的环境应激导致发病率高、死淘率高、料蛋比高、产蛋率低的“三高一低”问题。

其次,通过体系10年的持续研究示范与推广培训,从鸡舍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光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基本解决了困扰蛋鸡生产环境应激难题,为蛋鸡良种遗传性能的发挥、为提升蛋鸡生物安全水平和科学免疫减负、为实现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提供了可靠保障。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畜牧产业中率先走向绿色转型,其生产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5~10年,国内蛋鸡养殖主要模式仍将是叠层笼养,但从鸡蛋品质、福利养殖方面讲,重要的是让新技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2、生产与环境控制领域的主要项目最新进展如何?

李保明:在生产与环境控制领域目前开展的研究主要围绕:鸡场规划布局与生物安全工程防疫、不同气候区鸡舍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优化、不同类型鸡舍的温度场与气流场模拟与测试、冷热应激环境调控、新型养殖模式与配套设备研发、场区减排与环境净化、以及标准化养殖支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主要进展如下:

在鸡场规划布局与生物安全工程防疫方面,现已形成整场全进全出工艺,或至少实施分区布局按区全进全出,可以实现对场区的彻底消毒,有效切断批次间病原传播的途径,提升生物安全水平。突破了鸡场选址“背风向阳”的误区,提出了选址布局的“风水”意识,结合主导风向的单向通风换气与场区净化技术。针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通道的消毒和鸡舍空气与饮水管线消毒等问题,在世界上首创了高浓度微酸性电解水的高效安全消毒技术与装备,为养殖场的防疫消毒提供了环保、高效、安全的低成本消毒措施。

在鸡舍建筑的标准化研究方面,重点围绕密闭式鸡舍负压通风对鸡舍建筑的气密性要求,以及不同气候区的气温变化特点,研究提出了适宜的饲养方式、饲养密度和围护结构经济热阻的要求。并针对西北干旱多风沙地区的气候特点,优化了降沙尘和防夏季湿帘降温气温骤降的侧墙廊道进风鸡舍建筑型式。

上一篇:肉鸭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河南98万散养户被清退,环境治理指标超额完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