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王济民: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与重点

时间:2017-08-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王济民 - 小 + 大

一、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畜产品供给。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禽养殖大国,肉类产量8622万吨,禽蛋产量2999万吨,稳居世界第一;牛奶产量3755万吨,居世界第三;人均肉类占有量23kg,人均禽蛋占有量21.8kg,均处于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27.3kg,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2.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畜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生产方式不够现代。我国目前养殖生产多为家庭副业的庭院养殖和初级形式的规模养殖,我国应加快规模养殖的发展。

(2)生产效率不够高。我国目前猪出栏率和一头母猪年提供猪肉分别为137.6%和1016kg,而发达国家猪出栏率基本大于170%,一头母猪年提供猪肉在1800kg,远远高于我国。

(3)生产成本持续攀升。饲料、人工、水电等费用呈上涨态势。2015年每出栏1头生猪的饲料、人工成本分别是2004年的2.1倍、2.8倍,年均增长9%、12%。

3.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6.23%;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100%;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为99.7%。以上检测结果说明,投入品非法使用和不规范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说明目前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体系的不健全,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资源约束。贷款难和用地难的问题,使生产发展受到资源的限制,导致了金融服务与生产需要产生了差距。

5.环保压力。国家颁发的《畜禽规模养猪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无形中对畜牧业发展施加了很大的环保压力。

6.养殖规模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目前处于不平衡的局面,养殖选址、布局不合理,养殖规模超出土地、水资源等环境可承受范围,尤其在南方水网地区尤为明显。

7.农牧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农牧结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农业生产种养脱节现象较为普遍;有机肥使用积极性不高,粪便还田利用有限。

8.技术模式不成熟、不完善。干粪好利用,但是污水很难做到良好处理;沼气、沼渣、沼液利用技术工艺不配套,技术上的缺陷往往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固定资产投入大,运行成本昂贵,经济上不可行。

二、转型升级的任务与措施

1.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014年10月17日,农业部发布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6个行业标准,并于2015年1月1日实施: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3)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

(4)防疫制度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

2.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农业部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中,将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淮河下游、丹江口库区以及10个省的133县划分为重点区域。这些区域皆为水环境敏感、生猪养殖与水环境保护矛盾尤为突出的地区,希望根据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促进粪污综合利用,达到生猪养殖污染基本治理,生猪生产基本稳定的目标。

3.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粮改饲试点,力争“十三五”期间支持17个省区的500个县开展试点,“十三五”末试点区域粮改饲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以上;实施振兴奶业苜宿发展行动,力争“十三五”末基本实现进口苜宿产品替代。

上一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下一篇:赵德峰:是谁推手畜牧行业步入险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