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非洲猪瘟研究新进展

时间:2017-08-2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作者:邓俊花,林祥梅,吴绍强 - 小 + 大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出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且难以扑灭 [1]。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

1921 年,英国兽医学家 Montgomery 等 [2] 首次报道了 1910 年发生于肯尼亚的 ASF 疫情。随后,ASF 疫情由非洲地区蔓延至比利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 20 世纪 50 至60 年代对欧洲养猪业造成重创。2007 年,ASF 疫情经轮船泔水传播到格鲁吉亚,然后扩散至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 [3-4]。2007—2016 年,俄罗斯境内暴发 ASF 疫情 831 起,大量家猪、野猪被扑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0 亿卢布,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数百亿卢布。2016 年,俄罗斯境内发生 ASF 疫情 454 起,继续呈蔓延趋势。美国科学家评论,如果美国发生了 ASF,净化该病大约需要花费 5.5 亿美元;如果清除失败,第 2 年的损失将高达 20 亿美元。目前,我国生猪存栏约6.8 亿头,而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家接壤,相互贸易频繁,疫情极易随产品以及野生动物迁徙跨境传入。此外,我国还存在钝缘蜱属蜱类 [5]。其是否参与 ASFV 的传播仍有待研究。一旦 ASFV 传入并定殖于我国蜱类,据估算将给我国造成 300 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超过千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

本文密切跟踪 ASF 国际疫情的发展新态势,梳理病原传播的新方式,在借鉴疫情国家的管理及控制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我国ASF预防和控制措施。

1 病原学

1.1 ASFV 的分类及形态结构

ASFV 是一种胞浆内复制的二十面体对称的DNA 病毒,病毒直径为 175~215 nm,细胞外病毒粒子有一层囊膜。病毒基因组为一条线性的双链 DNA 分子,长度在 170~190 kb 之间。该病毒为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arvirus)的唯一成员,且只有 1 个血清型。

不同地区ASFV分离株基因组的特异性不同,长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地域特征为 ASF 传播及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根据 P72 基因序列特点,可将 ASFV 分为 23 个基因型。其中,22 个基因型系从东非、南非的家猪或野生动物(包括野猪、散养猪及软蜱)体内分离获得 [6-11];第 23 个基因型(genotype XXIII)系从东非埃塞俄比亚分离获得,分析 B602L 基因中央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不同,含有新的四聚体重复 [12]。

1.2 特性

1.2.1 ASFV 对温度敏感,抵抗力不强。加热 56 ℃(30 min)或 60℃(20 min),即可使病毒灭活;无血清介质中,pH<3.9 或 >11.5 可使 ASFV 灭活;0.8% 的氢氧化钠(30 min)、含 2.3% 有效氯的次氯酸盐溶液(30 min)、0.3% 福尔马林(30 min)、3% 苯酚(30 min)和碘化合物可灭活 ASFV。

1.2.2 不同环境下的存活状态。不同 ASFV 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 1 年;粪便中至少存活11 d;在腌制干火腿中可存活 5 个月;在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 3~6 个月;4 ℃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 5 个月,冷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中也可长时间存活。上述数据表明口岸检疫及防控中存在旅客携带动物产品引入 ASFV 的风险。比如,据俄新社报道,2014 年10 月 21 日,俄罗斯农科院动物病毒学和微生物学科研所对白俄罗斯“明斯克肉联厂”的肉类产品检测时发现 ASFV。俄罗斯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决定对该厂肉类产品采取临时限制进口措施 [13]。这提示我国口岸检疫应加大对旅客携带动物产品的监督力度。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欧洲野猪、疣猪、丛林猪、巨林猪、患病家猪、康复家猪和非洲软蜱为 ASFV 的长期传染源。发病猪和死猪的全血、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研究表明:经口(剂量需 105HAD50/mL)或经鼻(剂量需 102.9 HAD50/mL)摄入病毒均可导致猪感染;急性感染期不超过 7~13 d,隐性感染只在之前欧洲部分猪感染弱毒株出现过;野猪感染期长达 21 d[14]。非洲 Ornithodoros 软蜱不仅长期携带ASFV,而且可将病原体垂直传播给子代 [15]。

2.2 传播途径

ASFV 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媒介蜱传播 3 种方式。

2.2.1 直接接触传播涉及家猪和野猪。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一旦在患病后与健康猪同栏,均会导致猪群感染。野猪在 ASFV 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患病死亡的野猪尸体以及尸体腐烂后所在的土壤,都是 ASFV 传播的重要的因素。由于野猪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认为野猪可迁徙 30~40 km,特别是在遇到枪击等干扰状况时,会发生强迫性迁徙,距离远达 50 km。俄罗斯森林有大量野猪分布,枪击是控制野猪数量的有效措施,因此会导致野猪活动范围增大,加速 ASFV 在俄罗斯的传播 [16]。西班牙研究人员认为,在西班牙中南部,野猪是野猪尸体的主要采食者,是 ASF 传播的主要途径 [17]。2007 年11 月,车臣共和国暴发 ASF 疫情的地区距格鲁吉亚边境只有 30~40 km。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很可能是由野猪在 Argoun 和 Shatoy-Argoun河附近的亚高山带草场上自由迁移带入的,并且开始感染、死亡的均为野猪 [18]。但是,不同国家的野猪对 ASFV 传播起到的作用并不一致。如,意大利科学家在研究撒丁岛的ASFV疫情时认为,野猪在 ASFV 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认为只要家猪疫情扑灭了,野猪疫情也就净化了 [19]。

上一篇:我国种猪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流行态势分析及控制策略

下一篇: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政策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