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风 自然养猪法要求尽可能多地以自然通风为主,规模化自然养猪法猪舍同时借助机械通风,合理组织通风,夏季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冬季能减少冷风渗透,达到尽快排出舍内有害气体,调节猪舍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保证猪只健康,维持高效生产的目的。 在保证结构安全条件下,猪舍两侧窗间宽度一般最好不要大于1m,新鲜的空气由窗洞进入,清热的有害气体由气窗(排湿扇)排出。 机械通风一般采用水帘负压通风。在夏季高温高湿闷热天气里,水帘负压通风风速达到1.5米/秒时是解决降温的较好办法。 5、阳光 在冬季,尽可能多的让阳光照进,提高舍内温度,提高菌种发酵效率;在夏季,最大限度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降低舍内温度。 若保证冬季阳光覆盖4米宽的所有垫料区计算,则窗顶离发酵床面最低高度为山东最北部地区为2.17m,最南部地区为2.45m,窗底高出水泥饲喂台20cm,其夏季阳光射入面积仅0.5m左右宽度。一般,南面立面全开放卷帘或大窗结构;北面采用上窗和地窗,也可采用与南面同样模式的窗户。 6、水泥饲喂走道 一般宽1.0米。 7、水泥饲喂台 水泥饲喂台作用:一是防止垫料污染饲料,影响采食量;二是夏天高温季节为猪只提供选择趴卧休息凉爽区,以减少发酵床过热对生猪的影响;二是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这一点对种猪饲养尤其重要。 水泥饲喂台向走道方向倾斜坡度2%-3%,保证猪饮水时所滴漏的水往栏舍外流,防饮水洇湿垫料。一般,育肥猪舍水泥饲喂台宽1.3-1.5米,母猪舍水泥饲喂台2.0米。 8、垫料池 自然养猪法中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发酵床”(就是填入垫料池中垫料原料的总称),可以说,发酵床制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垫料池的建设所决定的,也决定了日后的经济效益。 发酵床的面积根据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进行确定。保育猪一般为0.3~0.8米2/头,育肥猪0.8~1.5米2/头,母猪2.0~2.5米2/头。 目前垫料池有三种分布形式(见图1);一是地上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高、雨水容易渗透的地区,管理方便,但地上建筑成本有所增加,发酵床靠近四周的垫料发酵受周围环境影响大;二是地下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低、雨水不易渗透的地区,地上建筑成本较低,发酵效果相对均匀,但需要挖掘发酵床区域泥土;三是半地上半地上式垫料池,结合了地上式、地下式的优点,地上建筑成本和效果也介于二者之间。 针对垫料池的这几种形式,可以利用特殊地理状况因地制宜地建,以降低成本。如利用废弃梯田建设发垫料池。 图1 垫料池分布侧面示意图 一般垫料池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以增加发酵效率,推荐垫料池深度一般为70~100厘米。过浅的垫料池使得发酵床的厚度可调节范围小,容易出现发酵效率低下,垫料使用年限变短。但过深垫料池容易造成垫料的浪费、发酵过强以及增加一次性投入。 |
上一篇:加强规模奶牛场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牛舍设计中减轻热应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