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孙贺团队用AI重构畜禽选育流程,效率提升55%

日期:08-18 作者:刘艳- 小 + 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我国作为畜牧业大国,饲料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确保动物获得精准营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养殖业的少人化、无人化发展,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重大难题。农业畜禽身份认证AI模型技术、动态3D体态捕捉与重建技术、非应激标准化智能测定技术……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孙贺带领其团队研发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了生产性能的高效测定,提升了种畜禽选育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为种业的选精、选优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些技术落地后,实现种畜禽管理和测定效率提升55%、测定准确率提升38%。

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专员,自2022年起,孙贺带领团队围绕种畜禽保护和选育开展了多项研究。在种畜禽选育养殖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现有流程,提升选育效率和精准度,培育出更优质的种畜禽品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畜禽营养需求,研发出科学饲料配方,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疫苗研发与应用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算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优化疫苗研发流程,增强免疫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对畜禽的伤害,确保疫苗使用后无残留,为畜禽养殖筑牢免疫防线。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一家畜禽良种繁育厂里,百余只黑山羊身姿矫健、皮毛油亮,正悠然自得地咀嚼着草料。“好的种羊才能有好的肉质,通过AI算法实现种羊的身份认证,替代了传统耳标和项圈,可实时监测种羊的生长情况、饲养环境等关键指标。我养了30年的羊,高科技让养殖变得更高效、更智慧了。”养殖户管清保不禁感慨。

孙贺介绍道:“传统选育依赖于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很容易受到畜禽个体化差异、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稍有判断失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团队设计的‘农业畜禽身份认证AI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种畜禽养殖领域。这套全流程数字化的设备,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崂山奶山羊、胶河黑山羊、五龙鹅是山东省和青岛市地方品种,它们的品质不仅关乎养殖户的收入,也对当地畜禽种业的保护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育种是畜禽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获取优良品种的畜禽样本则是育种的第一步。智能化的生产性能测定是实现选育出优良种畜禽的关键环节,能够为种畜禽的扩繁和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国内目前的养殖现状,可查询的畜禽样本较少,孙贺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在养殖车间复杂且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样本获取工作。他们精心筛选所获样本,并进行精确标定,随后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模型。

孙贺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人脸识别”应用在动物身上,存在显著差异。要想获取有效的测定结果,只能在日常过程中随机抓取动物的形态特征。这与应用在人类身上的情况截然不同,也使得技术实施的难度大幅增加。

“我们要在动物随机运动过程中,去捕捉它某些瞬间,比如一些外观特征、步态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对它具体分析,才能得到较好效果。这里面也牵扯到技术难点,首先我们要识别出它是什么动物,然后通过重识别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再把3D相机拍摄的点云拟合起来形成动物的三维图像,对3D图再进行具体尺寸测量。”孙贺介绍。

有了完整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就如同手握精准的“筛选器”,能够对畜禽进行严格筛选,从中挑选出最具优良性状的个体。这些被精心优选出的种畜禽确定留种后,团队会为其构建一个详细的谱系档案。这个谱系将清晰记录其亲缘关系、遗传信息等关键内容,不仅能为后续的繁育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还能让每一只种畜禽的“家族脉络”一目了然,从而科学、高效地进行畜禽养殖种群的优化升级。

上一篇:“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