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市场规模与企业数量剖析 兽药行业作为支撑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领域,其市场规模及企业数量的动态变化始终备受关注。依据中国兽药行业协会历年统计数据,自 2024 年我国兽药市场规模达约 600 亿元后,直至 2025 年上半年,整体市场规模未呈现显著波动。此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行业背景与市场因素。 养殖业的发展态势对兽药市场规模有着直接且关键的影响。自 2022 年起,生猪产能持续调整,存栏量和产出量下降,且调整速度超越消费增长速度,致使猪肉供应过剩,猪价持续低迷。2023 年,全国猪肉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14.0%,生猪存栏量减少 4.1%,这使得猪场用药需求显著减弱。同期,家禽出栏增速亦趋缓,尽管禽肉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低于前些年份。畜禽养殖结构的调整以及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致使传统畜牧养殖用药的市场需求出现历史性萎缩,进而限制了兽药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拓展。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 2025 年 6 月 12 日,我国兽药行业仅有远不足 1700 家的兽药生产企业通过新版兽药 GMP 认证。与过往相比,兽药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10 年,规模以上兽药企业数量超过 3000 家(正式登记的 GMP 企业有 1650 家,未正式注册登记的企业超 1500 家),2021 年约为 1500 家,而 2024 年已不足 1200 家。这一变化趋势充分反映出兽药行业正经历深度的调整与整合。 新版兽药 GMP 认证在企业生产条件、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众多中小企业因资金与技术实力不足,难以满足这些监管要求,不得不退出市场。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被淘汰。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研发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兽药企业数量持续减少。 市场竞争白热化与价格内卷困境 在兽药市场中,竞争激烈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同质化问题极为突出。兽药品种繁杂,同类产品研发批文数量庞大。以氟苯尼考粉剂为例,其批文数量超过 2500 个,替米考星预混剂的批文超 1200 个,恩诺沙星注射液的批文也超 1100 个。如此庞大的批文数量,意味着市场上同类产品大量涌现,产品之间的差异化难以有效体现。众多企业生产几乎相同的产品,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展开激烈竞争,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大量兽药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压低价格的策略,陷入内卷式竞争困境。这种竞争方式虽在短期内可能使企业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却导致兽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以猪用疫苗领域为例,如圆环病毒、蓝耳病疫苗等产品,曾经在市场上价格较为稳定,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价格承受巨大压力。在竞价采购中,部分疫苗单价从过去的 5 - 6 元 / 头大幅降至 0.3 - 2 元 / 头区间。这一价格降幅不仅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价格过度下降可能导致企业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投入减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产品结构调整与需求新态势 在兽药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产品结构与需求层面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全新态势。 从产品结构来看,防疫为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市场格局发生显著转变。邦道咨询数据显示,10 年前治疗药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 80%,但如今,疫苗和养殖场消毒预防类产品已成为市场主体,占据 80% 的市场份额。这一转变反映出行业对动物疫病防控理念的升级,从以往注重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更加注重疾病预防。疫苗能够在动物未患病时激发其免疫系统,使其具备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养殖场消毒预防措施则能从源头上减少病原体传播,为动物创造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在细分领域方面,水产、宠物等局部细分产业展现出强大市场活力,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且仍处于增长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产养殖业随之蓬勃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保证水产品健康生长,对兽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水质改良剂、消毒剂以及针对各种水产疾病的治疗药物等,均拥有广阔市场空间。 |
上一篇:兽药行业正经历“新变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