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

蛋鸡绦虫感染的症状与防治

日期:04-19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一、临床症状与生产中的信号

初产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停止上升,产蛋率多在80%左右徘徊不前,采食量不高。刚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即开始缓慢下降、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约有10%~15%鸡冠发白、倒冠。高产蛋鸡,蛋壳颜色发浅。褐壳蛋变白(明显)约占10%~30%不等。

产蛋鸡群中,少部分鸡拉稀,先脱肛,后啄肛,致死增多。鸡群粪便稀薄,发红,料便,按肠炎、小肠球虫、肠毒综合征治疗,多次用药仍反复发作,久冶不愈。

二、临床误诊与病因分析

由于绦虫感染鸡群发病过程较慢,临床症状出现缓慢,以6~11月份多发,特别是10~11月份气温下降,产蛋性能下降,临床中常与降温联系造成误诊,多按病毒病、温和型流感治疗,反复投药无效。

绦虫寄生于肠道,头节吸附于肠道粘膜,破坏肠壁完整,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症状类似肠毒综合征症状,多按肠炎、肠毒综合征治疗不能根治。细心观察粪便,绦虫致病特征性粪便:颜色呈红色或铁锈色呈“高粱样粪便”,粪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有效驱绦虫后7~10天,高梁样粪便和产蛋性能即可恢复正常,再无反复。

三、绦虫

1、绦虫形态及种类

绦虫呈带状,扁平,多为乳白色,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为吸着器官,吸附于宿主肠道。颈节发育生长出体节。体节根据其发育程度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卵节片)。

鸡绦虫病常见的有:赖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漏斗带绦虫。水禽绦虫病常见的是:矛型剑带绦虫。

2、生活发育史

寄生于鸡肠道的成虫随粪便排出孕节,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2~4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被鸡吞食后,最快在小肠经13~14天发育为成虫,并排出成熟节片。水禽绦虫的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约经6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剑水蚤被鸭、鹅吞食后,约经19天发育为成虫。

3、鸡绦虫的中间宿主

鸡绦虫的由间宿主有:蚂蚁、苍蝇(蝇蛆)、蛞蝓、螺蛳、金龟子步行虫等甲虫。现阶段笼养蛋鸡主要接触到的中间宿主为:苍蝇(蝇蛆)和甲虫。鸡绦虫的感染与中间宿主密切相关,所以控制和减少中间宿主有助于预防绦虫。

4、鸡绦虫病的流行现状

鸡绦虫广泛分布,这与中间宿主蚂蚁、苍蝇和鞘翅目甲虫广泛存在有关。散养鸡常年感染发病,笼养蛋鸡每年6~11月份多感染发病,夏秋季节多为感染似囊尾蚴阶段,秋末冬初则为成虫感染发病阶段。现阶段以产蛋期发病为主,产蛋鸡多为带虫者,造成显著产蛋下降或死亡,肠道炎症和出血性肠炎。青年鸡,雏鸡最易感染,死亡率高。

5、绦虫感染的症状

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啄和啄盯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梁样红褐相间粪便。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上一篇:春季鸡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鸡球虫病发生的诱因及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