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是近几年多发的传染病,往年防治此病比较困难,近阶段依据临床经验,理论分析,逐步摸索出一套综合诊治的好方案。现以我校所在区某村李姓养猪场猪病诊治情况为例,总结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某养猪场(共有二元母猪20头,其中妊娠母猪14头,后备母猪4头,已产母猪2头,育肥猪约200头)1头妊娠母猪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体温42℃,食欲减退。注射红弓链、胃肠动力后,体温正常,但顽固不食,只能吃一些青绿饲料,此时排软便,5d后粪便干结,状如驴粪,体温仍然正常,又过2d,突然发现又有5头妊娠母猪出现类似症状,到9月16日中午,育肥猪群全群体温升高,皮肤变红,食欲严重减退。最早发病的那头妊娠母猪耳朵、腹下、臀部出现严重的出血、淤血,呈蓝紫色,并有向其它部位扩散的趋势,到9月18 日流产,19日死亡;截止9月20日全场感染。笔者于9月16日下午介入,开始紧急诊治工作,后经努力妊娠母猪康复8头(其中4头流产),死亡2头,其余4头在治疗过程中被畜主处理了;后备母猪4头康复;哺乳母猪2头康复,22头哺乳仔猪康复12头,其余死亡;育肥猪101头被畜主处理,其它康复71头,死亡29头。该村同期还有6个养猪户,情况大致一样。 2、流行病学 2.1大体情况 本病发病急,基本呈爆发性,不论大小、性别均能感染。 2.2传播模式 妊娠母猪-育肥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 2.3症状类同并有显著特点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1.8℃左右,退烧处理后一般不反弹;但顽固不食,粪便干结或肠阻塞;皮肤变色有一致性,发病初期呈红色,后呈蓝紫色,康复时恢复正常颜色。好转的标志是开始吃青绿饲料,皮肤颜色转好。 2.4发病率和死亡率 土杂猪、良杂猪较品种猪发病率、死亡率低。 3、症状 3.1呼吸道症状 咳嗽、喘气、呛。 3.2体温 母猪初期体温41.8℃左右,经退烧处理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只有个别猪的体温稍有上升。仔猪体温高达42℃,呼吸困难,拉稀,食欲废绝,死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瘫痪。 3.3皮肤颜色 初期充血潮红,中期耳朵、臀部、腹股沟部充血、淤血,淤血斑大如l元硬币,严重者完全呈黑紫色,若能康复,则皮肤开始褪色、褪皮。 3.4粪便 初期正常,后拉稀或糊状,然后是便秘,比较顽固,即使排少量干粪,也大多带有肠粘膜,甚至是大肠阻塞,若能康复,则粪便逐步正常。 3.5食欲 初期尚有食欲,后绝食,若能康复则开始吃青绿饲料,然后吃麸皮。另外,在发病的前期、中期有呕吐现象。 3.6行为 卧姿比较特殊,喜欢整个腹部触地而卧,触诊腹部,有明显疼感。 3.7繁殖情况 妊娠母猪大多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发烧、症状稍轻,包皮积尿比较明显。 4、病理剖检 4.1早期皮肤有明显的圆圈样变性,还有明显的出血斑点。晚期皮下淤血,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外观呈黑色,纵切开后明显出血坏死。 4.2肺有明显的出血、变性,大面积坏死,呈“大花肺”;心脏有出血;肝淤血、出血并有明显的变性带,胆囊充盈;脾呈黑紫色,严重淤血、出血坏死,边缘梗死非常明显,质地明显变脆。 |
上一篇:猪鼻支、肺支的临床症状及防控
下一篇:猪脑炎急救七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