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场内食用外购的猪肉 由于用量少、杀一头猪吃不划算等所谓的原因,小规模猪场的老板、员工在外面买猪肉回场煮食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这也是小规模猪场猪病经常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从防疫角度来说,无论猪场规模大小,都不能买猪肉回场内煮食。可以通过自己饲养鸡、鸭、鱼等来满足工人的肉食需要,如果想吃猪肉,老板又不想损失太大,可以不定期地把自己场内生长速度慢、没有其他疾病的肉猪屠宰自食,但病、死猪不要吃,以免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 6、公猪饲养不规范 公猪的饲养方面,除了饲喂公猪料外,公猪长期没有补充鸡蛋或鸭蛋、鱼肝油等辅助营养物质,公猪的采精量少、精子活力差,经常不够用,对正常生产非常不利。一般来说,利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虽然不像规模化猪场那样按1100的比例配备公猪,中小规模猪场饲养公猪数量可以按每60~100头母猪1头公猪来搭配。关键在于公猪要养好、管理好,及时淘汰效率低的公猪,才能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的精液,也才能真正通过猪人工授精技术使猪场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7、母猪年老不淘汰 中小规模猪场,为了节约引进后备种猪的费用,生产母猪8胎以上还继续使用的现象非常多,有的猪场老板或工人甚至炫耀:我们的猪养得好,10胎的还能胎产10头以上的仔猪。殊不知,仔猪是产下来了,外表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就是难养,肥育阶段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正常体重出栏时间长。如果卖猪苗给其他人,除非市场行情特别好、猪苗紧缺,否则,长期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规模化猪场母猪一般使用不超过8胎,有的甚至6胎以后的母猪就一刀切地淘汰。及时更新公母猪,可以使整个生产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无论规模大小,母猪8胎左右都要考虑淘汰。 |
上一篇:鸭浆膜炎“顽疾”的真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