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解析

鸭浆膜炎“顽疾”的真相

日期:04-07 作者:豆包- 小 + 大

4、混感难题:看不见的敌人

鸭浆膜炎的治疗困境,还源于它常常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最为常见。这种混感就像是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让养殖户和兽医们防不胜防。

在 2005 年,我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就遭遇了这样的难题。肉仔鸭相继出现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症状。起初,兽医们根据剖检的典型病理变化 —— 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最终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大肠杆菌病感染。

养殖户老孙的鸭群就是如此,发病初期,他以为只是普通的鸭浆膜炎,便按照常规治疗方法使用药物,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后来经过检测,才发现鸭群不仅感染了鸭疫里默氏菌,还感染了大肠杆菌。这两种病原菌混合在一起,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

鸭浆膜炎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混感,往往不典型,或者呈隐性感染。这就意味着,通过临床剖检看症状,很难准确判断鸭子到底还感染了哪些病原体。养殖户老李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的鸭群发病后,他请兽医进行剖检,兽医从症状上判断可能是鸭浆膜炎,但无法确定是否有其他病原菌混感。在这种情况下,用药治疗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这种混感给治疗带来的阻碍是巨大的。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病原体,兽医们只能盲目用药,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药物和金钱,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混感时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同时对多种病原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这就导致病情反复,鸭子的死亡率不断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5、大肠杆菌药≠鸭浆膜炎药

在鸭病治疗的误区中,用治疗大肠杆菌的药物来治疗鸭浆膜炎,堪称一个典型的错误观念。这就好比拿着一把钥匙去开一把不匹配的锁,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丁胺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这两种在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时效果显著的药物,一旦用于治疗鸭浆膜炎,却往往收效甚微。

丁胺卡那霉素,作为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大肠杆菌的目的。在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时,它常常能发挥出色的疗效,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然而,当面对鸭浆膜炎的病原菌 —— 鸭疫里默氏菌时,它却仿佛失去了 “魔力”。这是因为鸭疫里默氏菌的结构和代谢方式与大肠杆菌有着很大的差异,丁胺卡那霉素无法有效地作用于鸭疫里默氏菌,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治疗鸭浆膜炎的效果。

养殖户小张就曾因为这个误区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的鸭群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他误以为是大肠杆菌感染,便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可几天过去了,鸭子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看着一只只鸭子倒下,小张心急如焚,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来,经过专业兽医的诊断,才发现鸭群感染的是鸭浆膜炎,而不是大肠杆菌。

恩诺沙星也是如此,它作为一种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有着强效的杀灭作用。在水禽养殖中,它常常被用于治疗雏鸭的肠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疾病,效果显著。可当用于治疗鸭浆膜炎时,它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这是因为鸭疫里默氏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度较低,恩诺沙星无法有效地抑制鸭疫里默氏菌的生长和繁殖。

养殖户小赵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的鸭群感染鸭浆膜炎后,他使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本以为病情会得到控制,可鸭子的症状却丝毫没有改善。小赵不断加大恩诺沙星的剂量,可一切都是徒劳。最终,他不得不放弃治疗,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

上一篇:兽药网购“雷区”大揭秘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