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

禽坏死性肠炎发病特征与营养调控

日期:04-01 作者:佚名- 小 + 大

导读:家禽坏死性肠炎(NE)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威胁养殖业。抗生素曾有效控制NE,但近年因全球限抗政策,NE发病率回升。文章综述NE的病原学、流行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如益生菌、有机酸、噬菌体等替代方案),为解析发病机制和开发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1. NE的发病特征

1.1 病原学特征

主要病原:产气荚膜梭菌,G型菌株为NE主要致病菌。

关键毒素:NetB毒素(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通过形成β孔导致肠道细胞坏死。

其他毒素:α毒素(CPA)广泛存在于A-G型菌株中,但NetB毒素是NE的核心致病毒素。

1.2 流行病学特征

易感群体:鸡(尤其2~4周龄肉鸡),放养鸡发病率高于笼养鸡。

传播途径:消化道水平传播(污染饲料、垫料、变质蛋白等)。

诱因:肠道黏膜损伤(如球虫感染)。饲养环境差、应激、免疫功能下降。

高发季节为温湿度较高的4~9月。

1.3 临床症状

临床型NE:突然死亡(1~2小时内),死亡率达50%。典型症状:黑褐色粪便、肠道弥漫性坏死灶。

亚临床型NE:采食量下降、增重减缓、饲料转化率低。隐性肠道损伤,长期存在且经济损失更严重。

1.4 发病机制

NetB毒素作用:与宿主细胞膜结合→形成七聚体孔洞→离子失衡→细胞坏死。协同水解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破坏肠道屏障。

信号通路:VirR/VirS双组分系统及Agr群体感应系统调控NetB表达。

TLR4/NF-κB通路介导炎症反应(如IL-6、IL-8分泌增加)。

2. NE的营养调控进展

2.1 有机酸

作用机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如丁酸改善绒毛形态)。抑制致病菌增殖,调节肠道菌群。调控TLR4/NF-κB通路,减轻炎症。

代表研究:混合有机酸(丁酸+月桂酸)效果优于单一酸(Kumar等,2021)。添加柠檬酸+百里酚的微胶囊混合物可降低死亡率(Swaggerty等,2022)。

2.2 益生菌

常用菌株: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

作用机制: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定植,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调节Th1/Th17/Treg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因子(TNF-α、IFN-γ)。

挑战:活菌数控制、多菌株协同应用技术待优化。

2.3 益生元

常用类型:低聚糖(如甘露寡糖)、酵母细胞壁(β-葡聚糖)。

作用机制:促进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殖。上调免疫信号(TLR4、IL-12)以抑制致病菌。

局限性:作用效果受动物年龄、饲料配方影响。

上一篇:鸡群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预防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