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行业:发展与挑战并存 兽药行业的发展与养殖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期,养殖业处于原始粗放阶段,对兽药的需求相对简单。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养殖业逐渐迈向集约化、企业化,动物保健、诊疗和营养等产业随之兴起,兽药行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下,兽药行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与成熟结构。我国现有 2500 多家兽药生产企业 ,兽药品种超 3000 种,涵盖针剂、片散剂、药物添加剂等 7 大类。 从市场占比来看,生物制品在防控动物病毒威胁方面作用关键,像猪圆环病毒 2 型疫苗、蓝耳病疫苗等,在对应疫病防控中广泛应用;化学药品里抗微生物药对于预防、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十分重要,过去部分抗生素还曾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不过后来考虑到兽药残留及耐药性问题,相关措施有所调整;中兽药凭借独特优势,在疾病防治和绿色养殖理念推行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与应用。 兽药产业贯穿 “研、产、销、用、管” 全过程。研发涉及科研单位、人员和投入;生产关乎原材料供应、企业集中度与效率;销售涵盖销售额、产品及市场变化;使用需考虑用药原则、人员技能和耐药性控制;监管包含法规体系、执法部门及法规完善。它是保障动物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安全的保障性产业,既助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又带动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深陷 “内卷” 漩涡 (一)价格战:利润的绞肉机 在兽药市场,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堪称企业利润的 “绞肉机”。部分上市猪企公开的疫苗招标目录,就是这场价格战的真实写照。曾经能卖到 5 - 6 元 / 头份的国产全病毒圆环疫苗,如今被要求不超过 2.85 元 / 头份;圆支二联苗从原本的价格跳水至不超过 3.85 元 / 头份;国产伪狂犬弱毒疫苗更是低至不超过 0.48 元 / 头份 。口蹄疫二联苗、猪瘟活疫苗等的价格也大幅下滑,分别不超过 1.76 元 / 头份和 0.38 元 / 头份。 化药产品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以氟苯尼考粉为例,其批文超过 2500 个,市场上同类产品泛滥。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压低价格,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替米考星预混剂、恩诺沙星注射液等化药产品,也因批文众多,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 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对企业盈利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整体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一些原本经营不善的企业,在价格战的冲击下,更是举步维艰,甚至逐渐退出市场。价格战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得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采用劣质原材料或简化生产工艺,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兽药产品,这不仅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市场渠道之争:全面撒网 在市场渠道方面,各兽药企业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全面撒网,试图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传统的线下经销商和兽药门店,依然是重要的销售渠道,但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为了争夺优质经销商和门店资源,不仅要提供更优惠的合作条件,还要在产品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与此同时,线上渠道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新战场。各大兽药企业纷纷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与各大电商合作,期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一些企业还利用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吸引了不少养殖户的关注。 为了拓宽市场覆盖面,企业还积极参与各类养殖行业展会、交流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现场,企业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优势,与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建立合作关系。一些企业还会在活动期间举办产品推介会、技术讲座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
|